当我听说《蜗牛与黄鹂鸟》是翻拍自《交响情人梦》时,不由为本剧大大地捏上一把汗。且不说近几年来,国产剧翻拍自日韩剧的案例实在是“惨不忍睹”,单是把《交响情人梦》当作翻拍目标,就需要比梁静茹多得多的勇气。道理也很简单。作为原版,《交响情人梦》是日剧经典,而且在中国生逢其时。那时候的日剧远比现在“出圈”,同学朋友之间交流热播的剧集可谓家常便饭。还得感谢各大字幕组,我们几乎能同步收看到最新的日剧。在这样的背景下,《交响情人梦》在一代日剧迷甚至是不少年轻人的心目中,自然有着不一样的地位。
《交响情人梦》海报
再说《交响情人梦》本身,“野田妹”和“千秋王子”在上野树里和玉木宏的演绎下格外出彩,堪称两人职业生涯的代表作。这就难怪观众们容易先入为主,而《蜗牛与黄鹂鸟》的两位主演林允和张新成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而且,音乐题材该怎么拍,怎样才能拍出特色来,这非常考验主创对原作的理解和领会程度。不得不提的还有,《交响情人梦》里看上去很“中二”的漫画式表现手法,放到中国来,难免会有“水土不服”。
总之,怎么看,要翻拍《交响情人梦》,都称得上“地狱级”难度。因此,《蜗牛与黄鹂鸟》目前的评分和口碑都不高,但真要把锅全部扔给某位演员,似乎也并不公平。
事实上,翻拍日剧,本来就面临着“两难”的困境。改编甚至是“魔改”原作,自然会引发原版剧迷的反感和抗议。可要是完全亦步亦趋地跟着原作走,那还有翻拍的必要吗?
何况,把植根于日本文化的剧情照搬到中国来,本就不太可能成功。想想无比尴尬的《求婚大作战》和《深夜食堂》吧。前者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中国校园里并不普及的棒球比赛,后者则根本不理解日本的居酒屋文化。说到底,翻拍的意义还在于把原作之“灵魂”和异国文化完美集合,造就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蜗牛与黄鹂鸟》剧照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多了。回到《蜗牛与黄鹂鸟》,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主创最致命的“误会”,就是没有发现《交响情人梦》的“灵魂”是音乐,而不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诚然,野田妹和千秋王子从相遇相识到相爱的过程确实动人,夕阳下的拥抱也是“名场面”,但离开了音乐,两人的故事就根本立不起来。
野田妹是有些“呆萌”不假,但她对音乐的热爱以及爆发出来的热情也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显然,林允在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上出现了重大偏差。方小莴不该是“傻白甜”,应该是一位因为沉迷于音乐而对其他外在事务不怎么关心的天才少女。我不清楚林允是不是参考过当年上野树里的表演,但很遗憾,这一回,她还是太“过火”了。
《蜗牛与黄鹂鸟》剧照
如果把去年的《一吻定情》拿出来做一下比较,不难发现林允的表演方式一脉相承,根本没有随着角色的特质而做出相应调整。瞪眼噘嘴扮作漫画脸,林允演得很卖力,可惜用力的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作为一名年轻有潜质的女演员,林允真得避免不断重复自己,尤其是这种毫无难度和深度的表演模式,不该再继续下去了。
但或许,这不能全怪林允。《交响情人梦》的“灵魂”,就是野田妹和千秋王子在音乐上的“水乳交融”。前者是狂野不羁,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而后者是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迟迟发挥不出自己的实力。整部剧讲述的不是两人的恋爱,而是两人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个人成长。
可《蜗牛与黄鹂鸟》显然还是把重心放在了方小莴和李臻言所谓的“高甜”“撒糖”桥段上,音乐反倒成了本剧的点缀,S团的组建也成了配合男女主角感情不断升温的“工具”。在这个大趋势下,林允个人也是无能为力。
比方说,第6集里,大家明明只是演奏了一首抒情乐曲,可所有观众却一副热血沸腾的样子,这只能说明,和原作相比,主创在音乐方面是相当不走心了。
当然,本剧的篇幅足足有40集,相当于把原作几乎拉长了4倍,这样一来,“灌水”是不可避免的。老戏骨宁理扮演的费舍尔,挺有萌点,但他在剧中的作用,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谈心。每一位加入S团的成员,几乎都有大段大段的台词。冗长而无意义的对话过多,使得本剧越来越有“大水漫灌”的感觉。原作的热血和“燃”,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蜗牛与黄鹂鸟》剧照
一个大问题还在于,本剧的“架空”感实在太强,以至于时时让人出戏。国内的音乐学院显然不是本剧描绘的这个样子,求学的同学当然也不可能个个都住那么大的房子,享受这么奢侈的生活。至于“贝少芬”“蓝博”之类的名字,真的不是来搞笑的吗?日本的“中二”,真的不一定适合照单全收。就算这是一部青春偶像剧,也该稍微接点地气,对不对?
《交响情人梦》的“灵魂”走了调,看起来《蜗牛与黄鹂鸟》很难让观众尤其是原作剧迷满意。我想,这样的翻拍真的没有必要一部接着一部地继续下去了。
最近,《隐秘的角落》火“出圈”了,连原作者也表示喜欢东野圭吾。但恐怕,没有人会主动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不管是朱朝阳和母亲的复杂关系,还是张东升作为倒插门女婿的尴尬境地,都有中国的人情世故。国产剧不是没能力写出好故事,演出好人物。既然如此,何必盯着日剧不放呢?放过自己,也放过经典吧。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