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奴為中國音樂留下了什么?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尚昊 陳舒 陳旺)莊奴走了,這位95歲的著名詞作家日前在重慶去世,留下了3000餘首膾炙人口的歌詞。

莊奴本名王景羲,出生於北京,1949年赴臺,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為電影歌曲創作歌詞。《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他的一首首作品成為華語世界的音樂經典。

共同記憶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裏”……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這一首首歌曲,成為華人世界幾代人的美好記憶,也搭起了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

“莊奴和鄧麗君的這些作品是中國音樂史上的一個標誌。”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李淑琴表示。

“莊奴的歌詞通俗易懂,清新淡雅。這些歌詞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或者複雜的形式,卻飽含真情實感,因此能夠撥動聽眾的心弦。”廈門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前所長徐學說。

“歌詞不能太長、太難,我們是為千千萬萬普通人寫歌,要簡單易懂,又要傳情達意,要寫出他們的心聲。”這是莊奴生前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當《甜蜜蜜》成為不少在華留學生學會的第一首中文歌曲時,也在記錄著莊奴在中國當代音樂史上的地位。

詩詞傳統

在李淑琴看來,莊奴身上很好地延續了中國傳統音樂的一些特質。“在西方,音樂的旋律是第一位的,創作往往通過旋律來表達情感。然而,東方更注重的是文字,我們所謂的詩詞歌賦,把歌詞作為音樂的靈魂。”李淑琴說。

寬韻的字詞,平仄的把握,意向的選取……莊奴的歌詞創作已不僅僅停留在音樂的層面,更代表了文學創作的較高水準。

“如同柳永的詞可以流傳千年,莊奴的詞能流傳多久我很好奇,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詞已經進入了經典的行列。”徐學說,“今天的詞曲,也許會成為未來的唐詩宋詞。”

“父親直到去世前,睡覺的床前都會擺著唐詩宋詞的書籍。”莊奴的兒子黃浩然說,“父親最喜歡唐詩宋詞,覺得那裏的韻味是獨一無二的。”

心性淡泊

在音樂界裏,莊奴與鄧麗君二人亦師亦友的關係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雖然兩位老師的創作和演唱的結合已經成為經典,但莊奴老師和鄧麗君老師其實只相見過一次,他們更多的是書信往來。”莊奴的學生、經紀人楊曦冬說。

通過書信談論音樂,卻並不在意作為鄧麗君“幕後人”的光環;一首首歌曲傳唱華人世界,卻並不把賺錢放在心上。這讓楊曦冬一度難以理解。

“我天生就是個寫歌的,偶然入行,終身如此。”莊奴的一席話,卸去了學生心中的疑問。

“老師把名利看得很開,儘管生命裏遭遇了不少坎坷,卻永遠充滿正能量,笑臉迎人。”跟隨莊奴先生學習作詞12年的學生羅恒源說。

以情創作

有人說,莊奴是一位情歌聖手,但他的兒子黃浩然說,父親的創作顯然不止於此,“父親的作品裏還有很多體現的是家國的情懷和遊子的感情,這一直是他人生裏既沉重又甜蜜的部分”。

莊奴曾回憶,與親人海峽相隔,這也鋪就了後來他走上寫歌這條路,因為太多情愫需要表達。

《問明月》《月光柬》《回家團圓》《還鄉》《一個月亮》……從2002年開始,他走遍大陸,一山一水,一枝一葉,都被那寫出了《小城故事》的一支纖筆描繪過,心中積蓄了幾十年的思念和情感終於得以寄託。

“在汶川大地震之後,莊奴先生曾去汶川送物資,用文筆創作了許多充滿關愛的公益歌曲。”黃浩然說。

“先生的作品都隨心而發,真心而就。”楊曦冬說,“他常常告訴我們,創作音樂,所靠的唯有真正的感情。”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