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301调查”软着陆的可能性大于硬着陆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王鹏

班农走了,可是那份气势汹汹的备忘录已经签署,“301” 调查恐怕即将展开。随着中美战略互疑与经贸对抗的加深,这场“欲加之罪”的调查将会走向何方?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8月14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授权调查中国的贸易行为。那么,这个所谓的“301调查”最后究竟是硬着陆——强行制裁,还是软着陆呢?

结合过去中美贸易战的历史以及特朗普政权基础不牢、总统本人朝令夕改等特征,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软着陆的可能性要大于硬着陆。

按照惯例,“301调查”通常将持续一年。这一年中有很多变数,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调查最后的结果,究竟是谈判磋商,还是强行制裁。

在这一年的过程中,中美讨价还价的窗口期还有很多,美国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上有求于中国的地方也有很多,如朝核、中东、中亚反恐等。美国国内受益于中美贸易、反对特朗普一意孤行的利益集团也大有人在。以上诸多因素在事实上制约了特朗普对华实施制裁的决心与能力。

有学者认为,美国正式发起“301调查”是中美贸易大战的前奏。如果这场贸易战真的打起来,谁更受伤?

对此,笔者认为有两个经典案例或许颇能说明问题。

我们知道这次“301调查”,瞄准的目标主要是中国政府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创新等领域的实践、政策和做法。而熟悉中美经贸史的人都知道,关于知识产权的官司,中美也不是第一次打了。

譬如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多次威胁制裁,公布了高达10亿美元的制裁清单。结果怎么样?中方毫不示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立刻公布了一份等额的反制裁清单。结果,美国国内反对“贸易战”的利益集团纷纷对克林顿总统和国会议员施压,要求休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美国无论是在知识产权,还是在别的领域对中国发起制裁、调查,多半都是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因为中国日趋强大的国力和灵活有力的反制措施而占不到多少便宜。

另一个故事是最近朋友圈里被刷屏的一篇文章。标题很有意思,叫做《感谢美国人的封锁:这件杀手武器才能在大阅兵上首次亮相!》。文中的主角是由我国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ASN-301反辐射无人机。该机机动灵活、性能卓越,最大飞行速度22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4小时,作战半径达到280公里。

当初,中国打算从以色列购买该无人机的前身——哈比反辐射无人机。然而在美国的重重阻挠下未能成行。此后中国军工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突破技术难关,终于独立自主地研发出性能远胜于哈比的新机型。

哈比反辐射无人机

其实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难怪有网友戏称:美国总统的制裁和封锁令才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如今特朗普不吸取教训,总以为中国在窃取美国的高新技术,却无视中国人的创造与努力。

此外,如果我们看一下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果也不难明白,中国对美贸易虽然是出超,但是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多为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而相对而言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则为中低端产品,而且还将承受由此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这意味着,实际上美国在中美贸易中是占了大便宜的。如今得了便宜还卖乖,那等待的恐怕也就只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作者王鹏,系亚太智库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资深新闻从业人员和国际问题专家,长期从事国际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