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急性心梗”死亡率遠超城市

新華健康

text

【亞太日報訊】近日,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出爐的最新版《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從2005年開始,農村居民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趨勢,2013年,農村地區急性心梗死亡率遠超城市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

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高潤霖指出,近年來,急性心梗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明顯增加,而大部分患者由于院外急救不及時失去生命,因此應重視提高院外心梗急救能力。

40歲以上男性更易突發心梗

《報告》顯示,冠心病中國患病人數已達1000萬人,每年新增100萬人,已成為第二大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公眾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5大類:無癥狀心肌缺血(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和猝死5種臨床類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兇險的。

急性心肌梗死的“突發性”和“高致死致殘率”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約有54萬人死于急性心梗,且死亡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40歲開始顯著上升且男性多于女性。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梗發病人群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對于農村人群急性心梗死亡率遠超城市平均水平的現狀,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分析認為,近年來農村人群的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也隨之發生改變。

農村人群飲食以高鹽、高脂為主,吸煙人數、肥胖人數也較城市多,因此農村人群的血脂、血壓都在增加;同時,因外出打工數量增加,導致精神壓力、生活壓力加大。此外,農村居民普遍缺乏健康知識且醫療條件相對較差,因此急性心梗患者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介入治療,這些都導致了農村心梗死亡率的快速上升。

把握救治“黃金90分鐘” 建立區域性急救網絡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最重要的就是搶時間。然而,我國急性心梗的救治仍然存在著搶救不及時、治療不規范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韓雅玲表示,“直接PCI(冠脈介入治療)是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療。但是,只有不到全國10%的STEMI患者接受了直接PCI治療。公眾宣教不足,患者缺乏對STEMI的認識;院前的醫療急救系統不健全;院內綠色通道不暢通;急診科醫生對STEMI判斷不敏感;醫患之間信任度不高,醫患溝通困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就診的醫院沒有介入資質;介入治療不規范等因素均會導致STEMI救治時間的延誤。”

“急性心梗的‘黃金搶救時間’僅為發病90分鐘以內。”因此,韓雅玲建議,在不斷完善院前急救體系的同時,更應建立院內急性心梗救治“綠色通道”,形成區域性的急救網絡,并規范化培訓機制,以提高醫護人員救治速度和質量。

中西醫結合挑戰冠心病治療“禁區”

研究表明,采用中西醫相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等標本同治方法治療可以有效解決治療難題,并產生更為顯著的治療效果。

中醫認為,冠心病病位在心,病因是心脈不通,且通常具有氣虛、陰虛、血瘀、痰阻、熱毒炎性的病理特點。因此在治療上,中醫重在清熱以驅除損害因素,化痰祛瘀以暢通氣血,益氣、養陰以扶正固本,使痰化瘀消熱除絡通。

而面對支架后再狹窄的問題,陳可冀表示:“我們還研制出中成藥血府逐淤濃縮丸及芎芍顆粒劑,對防治再狹窄有較好功效。”另外,陳可冀強調:“ 中醫強調整體調節和治未病,要未病先防、有病防變、愈后防復。因此,患者應堅持治療,不得擅自停藥。更應隨身攜帶小藥丸,突發不適時方可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