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之女“改成绩保研”,公共资源岂能为“学二代”定制

新京报网

text

继仝卓改身份参加高考事件东窗事发后,又有人因为“改字诀”翻了车。虽然一个是“自爆”一个是“被锤”,可两者都是一通操作猛如虎,都连着不少猫腻。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陈玉钰修改成绩后,被保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交大对此回应称,该生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成绩方面确实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已取消其推免资格,校方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最新消息是,西南交大方面表示,陈玉钰父母确为学校老师,目前学校已启动事件追责程序。

从网友爆料到展开调查再到启动追责,只用了几天时间,不得不说,涉事校方的反应挺迅速,应对很高效。个中不遮丑不护短的姿态,也熨帖人心。仅从处理速度来说,这当得起“零容忍”三个字。

及时追责的确很有必要,可在此之外也不能忘了释疑:该事件背后到底连着怎样的舞弊链条,是谁为陈玉钰修改成绩开了绿灯、做了加持,具体又是怎么操作的……这牵涉到“追谁的责”“该问何责”的问题,理应有合乎事件发生逻辑的前情回顾与全盘梳理。即便校方确认“陈玉钰父母系本校教师”为真相拼图提供了拼块,可全面还原仍不可或缺。

复盘此事,剧情梗概兴许可以归结为“一个‘天才少女’从开挂到跌落之路”:出事前,陈玉钰是“别人家的孩子”还望尘莫及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发表了“重磅级论文”,最终也凭着“优异成绩”保送中科大。可“再美的泡沫,都是一刹那的花火”,一戳就能破,陈玉钰事件潮水退了后,真相也就浮了出来——不是她厉害,是她背后的人厉害,秀出了这么一波厉害的操作。

就目前看,此事遗留的疑点不少:首先,陈玉钰在大学期间所修21门工科基础必修课中,有6门课挂科或缓考补考,按学校规定,补考和缓考成绩在保研计算中只能算60分,可陈玉钰为何能成为例外?陈玉钰被曝《工科数学分析MI》课程正考分数只有61分,保研时却是按补考分数(91分)算,这是否属实?若是真的,背后是谁“长袖善舞弊”?

其次,有网友曝出陈玉钰“成绩中等偏下,大一就参与理论上只允许大三、大四学生或成绩优异学生参加的国家级项目,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其指导教师就是其母亲,通讯作者则是其父亲。而网络爆料与校方回应交叉印证了一点:陈玉钰父母都是西南交大老师,父亲是副教授,母亲是教授和博导。若情况不假,那无疑涉嫌利用科研权力与课题机会“阴庇后昆”。

从常理上讲,大一就能挂名SCI论文,确实不可思议——这得让多少“发际线不饶人”的博士羡慕嫉妒恨?

还有报道提到,陈玉钰高考刚过一本线,离西南交大在四川的普通招生最低分数差了近70分,可她却通过自主招生进入西南交大,还进了国内水利桥梁专业重点实验室茅以升学院。结合后面情形尤其是她父母在该校任教、她6科挂科或补考的情况看,公众很难不对此浮想联翩。

教育不是私产,不能动辄搞舞弊之上的私相授受,或“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此事而言,这位“学二代”被权力恩庇、被特殊关照,也是在刺伤教育公平肌体:看起来是当事人碾轧了一众学生,实则是“开后门”“开绿灯”的潜规则碾轧了教育公平。非但如此,有些拿教育资源优亲厚友者,往往也看似“帮娃”实则“坑娃”。

前不久的仝卓事件,一下子牵出了当地十几名官员干部,让人见识到了小小一记“改身份”举动背后的能量之大。这次陈玉钰事件又能牵出哪些人,顺藤能摸出哪些瓜,也需要下文揭晓。眼下校方表示已启动问责,问责的“上一步”是查清事实,在此背景下,涉事校方也不妨用查出的事实来释疑,既支撑问责的合理性基础,也便于公众监督事件是否已“一查到底”。

无论如何,教育公平的大幕里,容不下弄虚作假套利的违规操作,容不得“靠着权力大树好乘凉”的任性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