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被綁架? 解讀IS“人質策略”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0日答記者問時說,中方注意到“伊斯蘭國”組織稱抓獲1名中國人質有關報道,正在了解核實相關情況。洪磊說:“中方重申,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針對無辜平民的暴力行為。”

據外媒9日報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聲稱綁架了一名中國人和一名挪威人。報道說,該組織9日公布的一份雜志海報上印有據稱是被綁架兩名人質的照片,以及姓名、出生年月、職業等信息。

近期,“伊斯蘭國”頻頻制造綁架人質事件,同時發布處決外國人質的視頻。“伊斯蘭國”制造人質事件的目的是什麼?單純是為了贖金嗎?本文對外媒和反恐專家的觀點綜合報道。

頻頻制造人質事件

去年以來,“伊斯蘭國”多次發布處決外國人質的視頻。遇害者包括美國記者詹姆斯·福利和史蒂文·索特洛夫;美國人道主義工作者彼得·卡西格;英國人道主義工作者戴維·海恩斯;約旦飛行員馬阿茲·卡薩斯貝;日本記者湯川遙菜和後藤健二……

從這些遇害人質的身份來看,外國戰地記者和人道主義工作者成為易遭武裝分子綁架的“高危人群”。美國《華盛頓郵報》此前報道說,聯邦調查局(FBI)警告稱,據可靠情報顯示,“伊斯蘭國”最新的綁架目標是包括記者及脫口秀主持人在內的新聞從業人員。

圖為2015年1月23日,在日本東京,一塊顯示屏播放有關遭綁架的日本人質的新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此前援引中東國家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的話報道,最晚從去年年中開始,“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東北部拉卡省活動的一個下屬組織開始制定計劃,綁架周邊和西方國家人質,利用這些人質要挾參與打擊“伊斯蘭國”的國家。

美國軍事分析人士邁克·羅傑斯認為,大量敘利亞難民因戰火湧入黎巴嫩和約旦等國,“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可以混入難民中越過國界,武裝分子還可以在難民營中綁架援助組織的外國工作人員。

此外,“伊斯蘭國”還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綁架當地的平民和兒童。伊拉克庫爾德民主黨本月8日說,武裝分子過去數日在摩蘇爾綁架了127名年齡在11歲至15歲之間兒童,把他們送到特殊營地,訓練他們使用武器,實施恐怖襲擊。

“把綁架當成產業”

有分析人士認為,“伊斯蘭國”頻頻制造綁架事件,有三個主要目的。

其一,綁架並索要贖金已經成為“伊斯蘭國”等一些極端組織的重要財政來源,而且“來錢很容易”。聯合國反恐事務專家約茨娜·拉爾吉去年11月估算,“伊斯蘭國”在一年當中綁架人質所獲贖金總額預計在3500萬美元至4000萬美元之間。

另外有報道稱,在中東一些極端組織活躍的區域,綁架人質已經成為一種“產業”。美國安全智庫Stratfor戰術分析副主管司格特·斯圖爾特說,人質在一些極端組織眼裏成了“商品”,有些極端武裝人員綁架人質後會“交易或出售給”其他組織。

其二,極端組織綁架以及殺害人質的另一目的在於,制造媒體曝光度,吸引極端支持者。

有反恐專家認為,比起獲得贖金,“伊斯蘭國”更重視的是炫耀武力。日本中東調查會高級研究員高崗豐認為,“伊斯蘭國”不斷炫耀武力使自身獲得更多注意力,繼而得到極端支持者更多錢財和物資,甚至吸引一些其他極端組織的支持者轉而支持“伊斯蘭國”。

美國研究學者保羅·瓦爾德曼認為,“伊斯蘭國”希望得到的東西與“基地”恐怖組織相似,即獲得關注和所謂的“正統地位”,而與“基地”組織發動轟動世界的恐怖襲擊相比,“伊斯蘭國”似乎找到一個更加簡單但能實現同一目標的方式:綁架人質並通過社交媒體展現暴力。

其三,制造恐慌情緒,影響對象國外交政策。瓦爾德曼認為,“伊斯蘭國”通過炫耀暴力在對象國制造“恐懼和厭惡”情緒,促使人們對暴力的恐懼超越理性的評估,繼而影響其對外政策。瓦爾德曼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說:“只要遠在幾千公裏以外出現極端殘忍處決人質的視頻,就會促使美國人去重新研判其對外政策。”

在今年年初的日本人質事件中,這一點尤其明顯。在這一事件中,“伊斯蘭國”批評日本政府參與“國際反恐”活動,稱“日本花兩億美元用於打擊‘伊斯蘭國’組織是愚蠢的決定”。“伊斯蘭國”綁架以及後來處死日本人質的做法的確在日本國內引起對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爭論。

專家說,“伊斯蘭國”這種以暴力活動實現政治目的的做法也是在“玩火”,斬首人質等行為反倒會讓一些國家采取更強硬的反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