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日志:在南印度洋尋找馬航客機的日子

亚太日报

text

編者按:2014年4月16日,澳大利亞奧爾伯尼,亞太日報特派記者謝希語登上中國“海巡01,隨船採訪馬來西亞航空MH370失聯客機搜救工作。亞太日報特別輯錄一組船上生活日記,還原在遙遠南印度洋上,這段與風暴和希望搏鬥的特殊航海歷程。

5月15日,“海巡01輪在澳大利亞珀斯靠港補給,我從舷梯走下踏上陸地時,竟感覺大地在微微搖晃,好不容易適應了海上的顛簸搖晃,時隔一個月再腳踏實地原來是這種感覺。

微信里陸續收到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問候,大多數都在問回到陸地的感覺,我一一回複——“好暈。一是的確感覺地在搖晃,二是可能自己有點沒回過神,一個月的海上生活就這樣結束,新奇而令人懷念,無果而充滿遺憾。3月8日淩晨,載有23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馬航MH370航班在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途中失去聯絡,尋找MH370的國際大搜索持續了兩個多月,仍然一無所獲。

我有幸登上“海巡01輪經曆了一個月的搜尋行動,除卻搜尋任務本身,船上的生活究竟什麼樣,船員們怎樣面對海上的寂寞和對家人的思念,印度洋的中心又是怎樣一副光景,本文將一一道來。

“海巡01全景

初見“海巡01:5000噸的大傢伙

4月15日晚,經過8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我從香港飛抵澳大利亞西部城市珀斯,在機場候機廳度過無眠的一夜後,16日清晨再轉機飛往澳西小鎮奧爾伯尼,中國交通運輸部所屬的“海巡01輪當天上午在這里靠岸補給,我將在這里登船,接替已在船上辛苦一個多月的同事承擔下一階段的隨船報道任務。

到達碼頭時,“海巡01正從遠方駛來,白色的船身裹在清晨的薄霧中,隱隱約約可以看到船上的人在向岸邊眺望,他們從上海駛出後,經東海、南海、巽他海峽,繞了幾乎半個地球到達南印度洋,行程超過一萬海里,搜尋任務已連續進行了30多天,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懷念陸地吧。

當船慢慢靠岸時,我才看清她的全貌。銳利的船首像一把利刃斬開波浪,超過百米長的船身修長卻不失威武,約五六層樓高的船體顯得穩重而大氣,船尾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和船身上大大的“海巡01字樣驕傲地顯示了她的身份。

“海巡01是個5400餘噸的大傢伙,長度為128.6米,寬16米,設計航速20.4節,續航能力超過10000海里。

航海生活,竟從暈船開始

4月18日中午,“海巡01結束了燃油、淡水和食品的補給,在兩聲低沉的長鳴聲後,緩緩駛出港口,我的航海生活正式開始。

隨著船起錨離開陸地,我逐漸感覺有些難受。船體不光左右搖擺達十度,還伴有大幅度的上下顛簸,船從浪尖跌下時,感覺整個人輕飄飄快飛起來,船被浪湧頂起時,人又好像被一只無形大手重重地按在地面,幾乎直不起身,我就這樣不斷地處於失重負重、失重負重的狀態,胃里仿佛有一只手在攪合。聽水手說,浪湧最高時有6米,是船從上海出海以來遇到的最大的搖晃之一。對於我這個剛上船的“新海員來說,大海無疑給了我一個“下馬威。

海上日月同輝。亞太日報特派記者謝希語攝

記得上級給我分配此次隨船報道任務前問過我暈不暈船,我自負從小在長江邊長大,坐過的江船無數,從不知暈船的感覺,當時自信滿滿地回答了“不暈,沒想到坐海船和江船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船剛出海我就“淪陷。

和我一同上船的直升機駕駛員小馬和我同病相憐,我倆左搖右擺,強忍著難受,手足並用慢慢從四樓駕駛臺往二樓的宿舍“爬,好不容易躺在了床上,又感覺自己像一根擀面杖一樣被碾來碾去,一會兒又像坐過山車樣忽上忽下,我就這樣慢慢陷入了沉睡。

好在睡一覺起來暈船的感覺已經蕩然無存,後面的二十多天也就時不時會難受一下。船上有一位水下機器人操作員,89年出生的河北人,第一次執行海上任務,據說船從上海出發後暈了半個月,每天嘔吐吃不下飯,現在仍然堅持待在船上,同他相比,我的這點難受幾乎不算什麼了。

在海上,忍耐常人難以想象的寂寞

船上除了船員以外,還有飛行機組、水下測量搜尋團隊、媒體記者等共45人,分布在四層不同的艙室。我的房間在二樓,是一個四人間,十平米的小屋有兩張上下鋪的木床,有一個書桌,一臺臺式電腦,一個小衛生間,活脫脫一個大學宿舍的模樣。

船上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之一就是可以用宿舍的電腦上船上的局域網看電影和電視劇。這里的“存貨都是此前船員們一點點上傳共享的,規模還不小,不過因為沒有更新,大家都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我從香港出發前下了好些電影和美劇,往局域網里一上傳就成了搶手貨,第二天在餐廳聽別人聊天用的都是美劇里的經典臺詞,“如獲至寶這個詞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了。

長期的海上生活有著常人很難想象的寂寞,很大原因是沒有手機信號,宛如與世隔絕,唯一與外界聯系的方法就是海事衛星。船上每天晚上7點50分會准時開放20分鐘WIFI信號,供船上40多人使用,與家人聯絡,三樓的大會議室於是成了每天人員最齊整的地方。由於網絡帶寬有限,最高只有512KB,幾十人同時上網速度可想而知。

記者在架設海事衛星。亞太日報特派記者謝希語攝。

於是每天還沒到網絡開放的時間,大家就早早來到這里,掏出手機開始編發消息,准備到網絡開放時發出去,節約時間爭取能多收發幾條。長時間離家讓大家都非常思念親人,網絡剛剛開放大家就開始焦急起來,“你連上了嗎?“怎麼發不出去啊?“有誰收到信息了?一陣短暫的騷動過後,“叮咚,一聲清脆的消息提示音響起,“有了有了!會場隨即變得及其安靜,有的人帶著幸福的笑容閱讀家人的信息,有的人手指紛飛回複消息,有的人向旁邊的人展示剛剛傳過來的孩子的照片,有的人緊盯手機等待網絡,有的人把手機大卸八塊准備重啟重新聯網。

大家圍坐在一起使用wifi。亞太日報特派記者謝希語攝。

幸福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二十分鐘的上網時間對於這些思鄉的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網速慢可能只夠收發一兩條消息,也有人可能還沒來得及連上網,但是誰也不想放棄這每天唯一與家人聯絡的機會。

一層有一個小健身房,內有兩臺單車,一個乒乓球臺,當然,船在行進過程中得小心翼翼了,在你站不穩的情況下,打乒乓球也變成了一項危險運動。

船尾的飛行甲板供艦載直升機起落,長寬約15米的空地是船上最寬敞的地方,船上的人每天飯後都喜歡來這里散散步、透透氣,大家笑稱為“放風。日暮時分,舉目望去,只見海天一色,浪如飛雪,白雲與鷗鳥相逐,虹霓攜明霞作伴,海風中夾雜著略微的鹹腥味道,但是又有種說不出的遠不同於城市的清新。最攝人心魄的是海與天的交接,這里看不到陸地,沒有一絲遮擋,海平面就那麼純粹地以完美的弧度畫出一個圓,天空離的那麼近,仿佛觸手可及。

本文待續。

圖文作者:亞太日報特派記者謝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