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傳紀念屈原投汨羅江自沉,五月初五端午節已在中華大地綿延了兩千多年。
挂艾草、佩香囊、品粽香、賽龍舟、唱詩會……這一天,無論是在屈原行吟的兩湖地區,還是在海峽對岸及港澳地區,慶祝端午的民俗色彩濃郁,風格各異,但背後是共同的文化血脈傳承。新華社記者端午節走訪兩岸四地,帶您領略多樣風情。
6月20日,在湖北省秭歸縣屈原廣場,小朋友參加端午文化傳承表演。新華社發 王家滿攝。
湖南省東北部的汨羅,是有著數千年曆史的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汨羅江畔,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龍舟競渡、吃粽子、插艾草、挂菖蒲、踏露水、唱老戲……當地人用許多獨特而神秘的習俗懷念著先賢屈原,有些風俗已經在楚地傳承上千年之久。
20日,汨羅江上,百舸爭流,龍舟競渡,人聲鼎沸,粽葉飄香。20支民間龍舟隊在碧波盪漾的汨羅江上展開龍爭虎鬥,吸引了數千人觀戰。造龍舟、上紅、朝廟、扯龍須、龍舟競渡、草劃子競渡、收龍舟,這些風俗源自楚地巫祭文化,表現了當地人們對屈原的敬愛。
據汨羅文化館副館長周海燕介紹,民間龍舟賽是汨羅市的傳統民俗活動,弘揚龍舟競渡的團結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形成了獨特的汨羅端午文化。2009年,包括“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在內的“中國端午節”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扎香包、賽龍舟、遊江招魂、端午詩會、洗艾水澡、涂雄黃酒、製作虎頭鞋……屈原故里湖北秭歸的端午民俗別具特色。20日在秭歸縣屈原祠屈原廣場上,人們通過創意包粽子、旱地劃龍舟大賽和端午文化傳承表演等活動,紀念這位“孤忠流芳”的先人。
在“魚米之鄉”浙江省杭州市塘棲古鎮,各家老字號店舖紛紛推出傳統手工製作的灰鴨蛋、雌雄粽、狀元粽、手工米酒等傳統美食,用老手藝、老食材、老味道喚醒人們舊時的美好回憶,在濃濃的傳統味道中迎來傳統端午佳節。
在同根同源的海峽對岸,求新求變的台灣民眾也在用獨特的民俗方式慶祝端午節的來臨。
台灣端午節立蛋的習俗流傳已久,人們相信端午節當天的正午時能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未來的這一年會有好運的到來。20日的水岸台北2015端午嘉年華活動上,別具一格的“高空立蛋挑戰賽”吸引了眾多民眾熱情參與。參賽者們要在8米高空讓3個生雞蛋自由落地後保持完好,同時也要比賽看誰的雞蛋包裝最有創意。雨傘、棉花、滑翔機、粽子造型的緩衝墊等齊上陣,但仍然難以避免一些雞蛋變成“蛋花湯”的命運。
品粽香,同樣是台灣家庭的端午選擇。為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在粽子的主料上大膽創新也成為台灣商家的潮流:米豆、綠豆仁、薏仁、紫米、五穀,可謂別出心裁;除了添加傳統的蛋黃,鮑魚、蠔幹、鰻魚肝的加入,更是實現了粽子的豪華轉身;多彩水果麻糬甜粽,則是甜品愛好者的最愛。
6月20日,香港最大型的端午節龍舟比賽——赤柱龍舟錦標賽在赤柱正灘舉行。新華社記者劉昀攝。
端午節是港澳地區的法定假日,香港市民同樣不會遺忘傳統習俗,賽龍舟、吃粽子樣樣不少。在有著東方威尼斯之稱的香港最古老漁村大澳,舉行了獨有的龍舟活動——遊涌。當地居民請神像上船舉行龍舟遊涌,巡遊大澳水道,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在大浦、沙田和香港仔舉行的龍舟賽事亦是精彩紛呈,雖然烈日如火、天氣悶熱,卻絲毫不影響居民和遊客前來觀賞的熱情。
去海灘消夏也是不少香港人的選擇。海灘上,有人在岸邊燒烤野餐,三五成群的嬉戲追逐;有人暢遊於碧波之中,泡泡寓意吉祥的“龍舟水”,感受節日氣氛。
龍舟競渡是澳門傳承多年的端午習俗,20日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強隊雲集。47支勁旅駕七彩龍舟齊聚水光瀲艷的南灣湖,逐浪競渡,共度中國傳統端午佳節。不同膚色的健兒意氣風發,在緊促有力的隆隆鼓聲號令下奮力掄槳撥水,一艘艘龍舟如離弦之箭,劈波斬浪,力爭上游,上演現實版“速度與激情”的角逐。
鄭小姐手牽揮舞艾葉的女兒對記者說,雖然女兒還小,但希望通過現場感受讓女兒了解端午節不僅僅是“粽子節”,讓孩子在歡聲笑語中尋找快樂,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豐厚內涵的認識。
綿延兩千多年的端午節不僅是聯繫兩岸四地同胞親緣、血緣的文化紐帶,而且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不論各地過節的方式如何,對屈原的那份思念與緬懷之情,對故土家園的牽掛是共同而永恒的。(采寫記者:杜斌、何自力、陳君、吳濟海、帥才、譚元斌、郭麗琨、姜婷婷、楊懿、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