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赫工作多年的圣托马斯教堂,郎朗要演《哥德堡变奏曲》

澎湃新闻

text

《哥德堡变奏曲》是作曲家巴赫晚期的一部羽管键琴作品。它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的一首变奏曲,曾被人誉为“宛若一匹人人均想驾驭的战马”,是鉴别钢琴家演出实力的“试金石”。当地时间3月5日19时,中国钢琴家郎朗将在巴赫工作多年的圣托马斯教堂,献演《哥德堡变奏曲》,这也是郎朗第二次在公众场合演奏此曲。

圣托马斯教堂是莱比锡最大的教堂之一。

巴赫人生的最后27年(1723-1750)是在莱比锡度过的。他曾在那里担任圣托马斯教堂学校的音乐指导,并负责该城路德教四大主要教堂的音乐礼拜事务。这段时间也是巴赫创作最旺盛的一段时期,旷世名作《马太受难曲》便诞生于此。

巴赫去世后被葬在圣托马斯教堂,教堂对面就是巴赫故居,如今是巴赫博物馆。也因此,圣托马斯教堂一直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朝圣之所。

郎朗在威斯巴登举行的莱茵河音乐节演出

《哥德堡变奏曲》共计32段,有主题、30段变奏和主题重现。历史上,演奏此曲的钢琴家不胜枚举,至今已有100多个录音,每一位钢琴家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解。

3月1日,在妻子吉娜的家乡威斯巴登,郎朗第一次登台演出了《哥德堡变奏曲》,展现了他作为一名钢琴名家的技术能力和深度思考,门票全部售罄。

郎朗现场的表现如何?

在《威斯巴登信报》,德国乐评人阿克谢尔·祖布斯克(Axel Zibulski)详细记述了郎朗在威斯巴登举行的莱茵河音乐节上演出的现场。

据祖布斯克描述,郎朗演完《哥德堡变奏曲》用了一个半小时,开始之前,他用5分钟简短演奏了舒曼《阿拉伯风格曲》,也许是因为它的俏皮、形象以及它的装饰音元素如同《哥德堡变奏曲》的30个变奏一样吸引着他。

“我们在郎朗以往演奏的巴洛克作品中,时常会听到他用非常到位的装饰音来丰富巴赫作品主题的诠释。最重要的是,这些因素能让巴赫的音乐变轻,也通过对舒曼的诠释调整开场的气氛,在接下来的巴赫演奏中起到浪漫的效果。郎朗在自信、富有风格的演奏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对位法,清晰地描摹着低音线,并让坚硬有力的触键打磨出优美。

“现在,我们依然能看到,他在有些段落里像孩子般快乐地、陶醉地展示技巧,但是与此同时,他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例如第25变奏的柔板中传达了如此深刻的思想,这使他在回到曲终的咏叹调主题时,让本来已经富有思想的咏叹调主题显的完全自由和放松。”

“我们目睹他的职业生涯中的现象之一,就是他总能在艺术上达到无限的发展 。”祖布斯克说。

当天,威斯巴登音乐厅里的观众长时间起立为郎朗鼓掌喝彩,郎朗则用门德尔松的一首小曲向观众们致谢。

郎朗在威斯巴登举行的莱茵河音乐节演出(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