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杨涛】每年的亚洲金融论坛已成为香港的一件盛事。1月19日开幕的2015年亚洲金融论坛将主题定为“亚洲:转变中继续翱翔。在亚洲政商名流云集阔论之际,作为东道主的香港在热闹之余,应该细想一下在未来的亚洲经济格局里,“深港作为连体城市的价值。恐怕这也是香港未来维持竞争力的唯一出路。
不能迷信市场 前瞻规划才能发挥已有优势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致辞中称,香港过去几十年亚洲和中国经济发展中“很幸运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强调“所有的这些优势发挥都依赖于香港的自由竞争的市场和高度透明的市场规则。因而在未来“市场永远会成为香港未来发展主要的主导方向。
国际化的市场运行体系对香港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尤其在中国大陆崛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香港要发挥这个独特资源的优势,必须进行更充分的前瞻性规划。
香港所面临的城市间竞争有多个维度。我们将之简纳为“内竞争和“外竞争。在“内竞争上,远看是长三角与珠三角,近看是香港与广深。但相比国内的区域间竞争,亚洲城际间的“外竞争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和多元。把格局放大,后者的影响更为深远,也更为在某种程度上已走向封闭的香港所急需。
足以傲视全球的“深港城
目前单独看香港,在多指标上已被上海、新加坡等亚洲其它中心城市超越,从经济体量甚至流量上已不占优。更为关键的是,在竞争者越来越多的同时,香港的后继增长点缺位。
但如果把深港作为一个经济体,在亚太乃至全球的位置都举足轻重。“深港城的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一(香港的货运量全球第一);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世界第二;GDP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东京)……如能有效融合,这个城市将成为亚太区域首屈一指的金融、贸易和科技中心。
而且,因为过去多年间的相对隔离,城市融合的潜力并未充分发挥出来。香港在过去已形成很好的基础,包括与国际资源的对接和完善的法规体系,但目前缺乏产业底气和进一步生长的触发条件。
近年来一个有效的融合点是前海,以及刚获批自贸区的蛇口。港人对这两个自贸区的态度略显混沌。在此前亚太日报对香港政商和民间群体的采访中,均对深港连通无排斥之意,但在行动上则完全很少有主动之意,一直靠前海和深圳单方面力推。直到去年底,梁振英才代表香港官方第一次造访前海。
在此之前,前海管理局持续力推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促进深港合作方案》得到了港府的细化回复,并在北京发布。
对香港来说,应更鲜明地表达对深港连通的利弊分析和态度。在目前的节点上,深圳乃至大陆都可以提供对香港最得力的配合和妥协,但这种优势条件未必永远存在。
突破法规瓶颈 需争取顶层支持
在深港两城主动连通之外,深港连通需要争取更强力的顶层支持。
四年前香港政府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主席冯国经就提出,希望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对粤港合作建立“中央指导机制,专门负责两地跨境事务。他尤其强调让香港服务业尽快进入内地。 香港与内地投资商务促进会会长、新恒基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高敬德也认为让深港融合落到实处最关键的是在国家层面成立专门机构协调运作,重点解决规则对接问题。
目前发改委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并未达到他们所预期的“中央指导机制和“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
高敬德认为,国家必须给予前海这样的自贸区独立的金融立法权,否则,因两地法规和金融管理体制差异太大,无法融合。对港人来说,仅将香港的规制照搬到前海也不够。因不少港人对香港本身的模式已不抱希望。他们更关注的是深港整体在未来中国经济版图和框架设计中处于什么位置,因高层信号不甚明朗,法律法规等核心问题的进展不如人意。
以深港目前的经济体量和独特性,已到了以深港为整体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节点,如能真正从金融、产业、贸易甚至文化层面辐射到亚太区域,成为中国整合亚太资源的聚合平台,将在解决香港政治问题的同时,给国家战略铺路。
前海所描述的“在亚太具有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需要国家战略的强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