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非洲(之五):官员、普通民众和效率

APD NEWS

text

作者:何烈辉

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非洲人是不是很懒?”,这个问题我觉得多半是误解。其实不仅在非洲,全世界哪里都有勤快的人和懒惰的人,人都会有惰性,只不过是哪里被看到的懒的人多一点或少一点而已。有时候我们是把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和自然环境造成的生理差异当做是“懒”。2000年我刚到加纳的时候那里商店周六周日基本是不开门的,特别是各种公众假日,因为他们习惯要度假,星期天还要穿着盛装去教堂做礼拜,很多人星期五晚上就去酒吧喝酒聊天了。那时我住的房子附近有一个酒吧,一到星期五傍晚就人头颤动音乐很响直到深夜。后来我去了尼日利亚等国发现情况都差不多,不过尼日利亚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固定门面的小商小贩,基本不分周六周日的游走卖东西谋生。有一年12月24日我赶飞机回国,去机场时路过Oshodi(奥修地)市场,尽管是圣诞前夜而且晚上八、九点钟了,但还是人声鼎沸,商贩们点着蜡烛、打着电瓶灯在露天做买卖,我都有点想不通他们怎么会有生意。而在我们中国,周六、周日和节假日却是商场生意最好的时候。这些年非洲人的习惯也在改变了,商店周六、周日开门的越来越多了。

很多非洲人问过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勤劳?中国人好像愿意24小时不停工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是有点难。不少非洲人跟我说,上帝应该是个非洲人,你看在我们非洲不像在你们中国也不像在欧洲美国,有寒冷的冬天会把人冻死;我们有很多水果,有很多野生动物,如果不打仗,我们也不会被饿死,我们可以吃水果,可以打猎,上天很照顾我们。这反映了很多非洲人知足常乐,小富即安的特点,而且一些非洲人没有像我们这样多的想着要为子女的生活操心。

而其实很多非洲人都很勤劳,努力拼搏谋生,如数以百万计的津巴布韦人在世界各国打工,他们把赚的钱汇给国内的亲人,这些“侨汇”在帮助津巴布韦在西方数十年的制裁下没有最终崩溃起了很大作用;如在美国华盛顿很多出租车司机是埃塞俄比亚人;尼日利亚人堪称非洲的犹太人,经商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在我们广州也有很多;大量在欧美国家发展的非洲人,有的成为了大学教授、知名律师、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等等。

有一点我们有些人也许没有注意到,因为非洲普遍气候比较炎热,人的消耗大,新陈代谢快,要适应这样的自然环境,在一些时间段降低人的活动强度、放慢生活节奏是正常的生理需要,我们派驻非洲的员工在非洲生活一段时间后人体活动强度也会降低,在非洲呆的时间越长生活节奏就会和当地人越接近。

不过一些非洲人的素质的确是有待提高的,人的素质影响着国家发展的速度,也影响着外国投资者对这个国家的信心,国民素质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好几个非洲国家碰到过同样的情况,让人失望无语,在某个非洲国家,该国的失业率很高,有个我很熟悉的部长请我帮忙接受他侄子到我们在该国的公司工作,他侄子在中国留过学会讲一点中文,我便安排他给公司当地主管做翻译并负责沟通协调当地政府部门和接待访客,我告诉他,他叔叔让他获得了这份工作,但是他必须好好工作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如果做不好公司还是会按规定把他辞退的,他一口答应并保证遵守工作纪律,恪尽职守;然而来了没多久他就吊儿郎当,迟到早退,经常找不到人,自己在外面做生意,发薪日不到就开始讨要工资,不服从公司派驻当地的主管管理,觉得自己后台硬,自认为到中国来留过学就了解中国,还煽动当地员工罢工,在他叔叔面前是非颠倒的诋毁公司,在我们警告了他几次不收敛后,我们知会了他叔叔把他辞退了。还有一位非洲国家的高官,介绍了十几个保安到我们公司工作,其中有几个人经常擅离职守,公司批评教育以后不但不改变,反而到这位官员前编造谎言说公司不尊重他们,然后煽动其他人罢工,最后我们只好辞退了一批人。

在中国文化里,如果别人介绍了工作,那就会做的更好一点以免给介绍人抹黑,但是在我碰到的一些非洲人的思维里如果是有人介绍的,他就认为自己可以有特权了,可以有恃无恐了。不仅如此,在一些非洲国家也会有一些当地官员和朋友介绍我们在当地可以采购物资的公司,通常在我们的理念里,如果是熟人介绍的那么更要保证质量而且价格甚至优惠一点,那样介绍人有面子,但是不少非洲人的想法和做法偏偏和我们相反,熟人介绍的那就坐地起价,因为他认为既然是熟人介绍的那你就没得选择,只能在我这里买,我有时真的想不明白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们在某国的一个子公司,十几个当地员工,每个月到了发薪日他们一大早就到公司门口来坐着催要工资,公司中方经理告诉他们会在傍晚下班前发,他们就觉得难以接受,就会吵着要去劳动局投诉,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完全是无理取闹,公司难以在这一点上妥协,还是按既定的时间发工资。尽管他们的吵闹一次都没有效果,然而他们的意识和观念就是这个样子,几年下来还是一如既往的一早就开始吵,思维模式就是不变。

我们曾在非洲某国雇佣当地司机,因为司机工作的特点,我们就规定工作时间不固定,但一天总工作时间为8小时,超过了我们会付加班费,然而他认为不管几点开始工作只要到了几点就必须下班,一分钟都不能超过就要加班费,而我们说的是工作时长8小时,下班时间根据出车情况来定的,他坚持己见,到了时间就走人,车开在半路过了他认为该下班的这个时间点就要加班费,我们不同意,他就去劳动局告,很多当地司机竟然都是同样的思维方式。我们有不少的非洲雇员只要他认为工作范围超出了讲好的工作范围,比如让不是司机的人临时开车去接个人,他就会要求额外增加工资;干活超过一点下班时间了,就会要求付加班工资等,此外更有一些人在工作上不尽心尽力,但是挖空心思钻法律或政策空子投机取巧图利却很有一套。这些情况在受教育程度低的非洲国家反映明显,公司很难重用这样的员工,而且会更加谨慎的雇佣当地人,这些人的表现实际上间接的减少了当地人的就业机会,而这样计较的人又能为他们国家发展做多少贡献呢?

我们曾经和好几个非洲国家政府合作过设立奖学金帮助非洲学生到中国留学,我们投入了很多资金,因为我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通常我们的方案是我们承担在中国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有时我们会和大学合作争取学校减免住宿费),该国政府承担往返国际机票费,学生自己承担学习期间的生活费和书本费,假期我们公司提供有偿实习机会。为什么我们不把所有费用全包,因为我们认为三方都出资的效果会好一点,政府有投入这样他们政府也会重视,选拔会慎重,让学生自己也承担一部分费用既能让学生懂得珍惜又可以增加他的责任感。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基本是一厢情愿的,几年下来在我们合作过的这些非洲国家学生中,竟然无一例外的连自己的书本费和生活费都不愿意承担,而希望由我们或者他们政府来承担,甚至有一个国家的学生竟然连在学校100多元的上网费也不肯自己付,这些学生联合起来写信给他们驻华大使馆要求大使馆来给我施加压力,最后大使到上海来向我表示歉意,大使也非常生气,她说他们政府非常看重跟我们的合作,选出来的学生有不少是在职的中央部委官员,政府特意给他们留职发薪,而他们却不懂感恩,到中国不好好学习还给他们国家丢脸。不只一个非洲国家的教育部长跟我叹过苦经,他们政府好不容易争取到中国政府奖学金送学生到中国来留学,就像我碰到的情况一样,不少学生不但不好好学习,不懂感恩,反过头来觉得是政府在求他们来读书的,跟政府提一大堆条件,这样的学生比例不低。为自己读书都不愿投入,这样的年轻人能对国家发展产生多大作用还真的很难说。

从2017年以来我和好几位非洲领导人谈过我的看法,大约2019年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非洲论坛上演讲时我也谈了同样的看法,我认为非洲国家政府在人才培养上当前急需的不是花大笔预算把人送到西方发达国家去读硕士、博士或做博士后;这样的人才固然也是需要的,但是可以减少点数量,把有限的预算多用一点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上,而不是用在追求高学历上,非洲国家失业率普遍高,熟练工人少,要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目前最缺的是拥有良好技术的工人,而且随着非洲工业发展、基础建设发展,熟练工人的需求会快速增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让年轻人学到一技之长,既有利于解决就业和社会矛盾,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急需的技术工人。我接触过不少非洲国家在西方留过学的硕士、博士,特别是非技术类的,理论谈的很好,但是真正能提出解决社会问题方案的人听着并不多。不过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了。2019年我们公司曾经计划和坦桑尼亚政府合作从2020开始培养当地中文导游,以接待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因为新冠疫情该项目只能暂停。

爱迟到在非洲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迟到的原因有很多,不过近几年有很大的改善。非洲官员给我的印象普遍都容易打交道、热情,很少碰到官架子大的,熟悉了以后基本不拘小节。越来越多有西方留学背景的人成为了非洲政府的高官,因为选举政治,这些年轻人的竞选优势比较明显,个人的知识背景也比较好,有不少人会一门或两门外语。在非洲,对于中国人来讲,有时觉得比较头痛的是一些非洲国家政府部门的效率问题,在中国招商时承诺的和实际操作的还是会有区别,介绍的时候说程序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可能因为各部门之间协调衔接问题,或者自相矛盾的规定而导致推进困难;很多非洲国家的政府部门喜欢开会讨论,一旦说要开会讨论了,那往往意味着这件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了,这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有些人对程序的热衷胜过对结果的关心,非洲国家很多发展机会就是这样白白流失的。

有些非洲官员办事效率很差强人意,如果你说我很急,他会问你为什么要这么急呢?曾经有个非洲驻华大使馆有急事找他们国内某部门征求意见,电话也打了,文件也发了,就是怎么都找不到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每次联系到那个部门都是说“明天”,最后驻华大使实在没办法了就跟我说能不能派我在当地的同事帮忙上门去找这个人,我派了人过去,那个负责人正坐在办公室里悠闲的喝着咖啡吃着饼干,文件就在他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