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白潔
李志暉
梁淋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之際,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此間表示,五項原則至今仍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泛適用性,其“主權觀”“和平觀”“共贏觀”和“正義觀”四大核心價值,應得到大力弘揚,為建設共同發展、持久和平、民主法治的和諧世界做出貢獻。
劉振民27日出席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國際法研討會時接受記者採訪。他說,世界已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五項原則作為開放包容的國際法原則體系,60年來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從“和平共處”到“和平發展”,到“和諧世界”,再到“合作共贏”的“命運共同體”,既有傳承,更有發展,不斷為國際社會提供指引,為合作、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1954年,中國、印度、緬甸三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從而開啟了不同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交往的合作旅程,成為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史上的創舉。
劉振民說,主權觀是五項原則的根本基礎。一國的事情由本國人民做主,國際上的事情由各國人民商量著辦。世界在變,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在擴大,但這均不能成為煽動內亂、鼓動分裂、顛覆政權的理由,否則就會天下大亂,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就無從談起。
和平觀是五項原則的最高價值。要堅持互不侵犯,反對戰爭、侵略和非法使用武力,維護以聯合國安理會為核心的集體安全機制,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
共贏觀是五項原則的最終目標。實現共贏,就是要在平等基礎上,通過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同時要推動構建共同發展、共享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正義觀是五項原則的內在要求。任何國家都沒有超越國際法的特權,都不能有選擇地適用國際法,也不能在適用國際法時採取雙重標準。要倡導國際法治,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
劉振民強調,作為有擔當的國家,中國將一如既往踐行五項原則,做國家主權的“堅定捍衛者”,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有力維護者”,經濟社會合作與發展的“全面推動者”,國際秩序和國際法治的“積極塑造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