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伊核协议”濒临破局 美伊关系“病情恶化”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储殷

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台以来,“伊核协议”的存废一直牵动人心。世界刚刚迈入2018年不久,特朗普便对这份曾经给美伊关系带来曙光的协议下大了最后通牒:延长120天对伊朗核问题的制裁豁免,要求美国国会和欧洲国家同意修改协议条款,增加限制伊朗导弹项目等内容,同时声称,这是“最后一个机会”。

一切答案将在今年5月中旬揭晓,如果届时特朗普说话算话,“伊核协议”则很可能就此破局,美伊关系可能陷入更加紧张和对立的状态。

其实自2015年中,“伊核协议”签定之日起,美国国内对协议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反对者认为这一协议并未能彻底摧毁伊朗发展核武器的能力。事实也确实如此,按照协议内容,伊朗仍然可以发展民用核技术,提炼武器级高丰度核材料的能力只是被冻结,并未被“阉割”。但认同“伊核协议”的人认为,“冻结”是目前能遏制伊朗发展核武器最现实有效的办法,事实也确实如此。

美国对伊朗发展弹道导弹立场一贯强烈反对,指责此事伤及美国利益,特朗普执政后更接连出台针对弹道导弹项目的制裁措施。

但对于伊朗方面来说,美国所反对的正是伊朗绝不可能放弃的安全底线。

一方面,伊朗虽然一直声称自己主张的是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但其目前已经站在核门槛上,保有随时发展核武器的能力,这保证了伊朗一旦面临严重安全威胁,随时可以祭出“核武器”这种大杀器以自保。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8日警告美国勿撕毁伊核协议,并称如果美国撕毁伊核协议,“伊朗也会随即撕毁”该协议

另一方面,美国、以色列和沙特等“敌对阵营”,在综合国力上对伊朗占压倒性优势,特别是在军事实力方面,伊朗与之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鸿沟。弹道导弹技术是伊朗目前所掌握的唯一一种有效的不对称战力。虽然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弹道导弹不能保证伊朗能够取得最后的军事胜利,却能保证对敌方形成足够的杀伤。因此,导弹成为伊朗对敌人形成有效威慑、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因此,美伊在核心安全问题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在双边关系中,美国实际上占据主动,美国对伊“更能忍”一些,美伊关系就能缓和一些,政策手段更强硬一些,美伊关系急转直下。

“伊核协议”签署后,伊朗国内经济虽然仍旧是一塌糊涂,但是中东政治棋局中可谓是高歌猛进、风生水起。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战争,以及阿拉伯之春、极端组织肆虐造成权力真空,反倒为伊朗势力的扩张做了嫁衣。

目前,伊朗对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也门乃至阿富汗都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一方面伊朗的这种优势地位已经对中东地区力量平衡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这种影响力也成为伊朗孱弱国力的沉重负担,这种情况下,伊朗在2018年基本可以确定会成为美国等重点打击的对象。而“伊核协议”将是发力的重要抓手。

从实际情况看,“伊核协议”对伊朗的经济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虽然解除了针对能源领域的制裁,但由于金融领域制裁并未解除以及伊朗内部经济环境的弊病,预期中的外国投资实际寥寥,“伊核协议”只起到了稳定作用,并未激活伊朗经济。

然而如果特朗普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重启针对伊核问题的制裁措施,特别是针对能源领域的制裁,则可能对伊朗形成巨大压力,伊朗经济可能陷入更加困窘的境地。

由于国际能源贸易仍以美元为主要结算手段,各主要国家能源公司与美国都有业务往来,因此虽然美国单方面实施制裁,杀伤力却很全面,制裁实际效果将取决于“伊核协议”其他各方对美方单方面对伊制裁波及各自利益后做出的回应。


作者简介:储殷,亚太智库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