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题:稳中求进 奋勇前进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
新华社记者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明显好于预期,经济运行基本恢复。
下半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和一系列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如何乘势而上,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入明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如何开好局?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和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要信号。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这是工人在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货场操作机械设备调运集装箱(7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立足持久战,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会议着眼中长期,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安排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这体现了我们立足持久战,保持战略定力,不为短期波动所困惑,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从更长远、战略性、系统性的角度考虑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他认为,面对中长期问题和挑战,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融合优势,构建完整的内需循环体系,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于把握机遇、破解矛盾,更好掌握发展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做好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应坚持短期应对和长期规划相结合。一方面,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另一方面,着眼未来,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上海浦东的三枪工业城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生产准备出口的口罩(4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形成集成效应
中央财政新增两个1万亿元,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特殊之年,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多项政策密集出台,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会议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政策给力,关键在于落地落实。此次会议强调见效,就是要求将已出台的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实施到位、充分发挥功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
会议还指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在福建泉州的一家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直播向外商推广产品(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需要进一步利用好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一方面保证金融总量充足,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抓好合理让利,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保市场主体。
要引导资金更有效率地进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是金融支持的重点,要加快落实此前出台的相关举措,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温彬表示,如果无法协调配合,那么政策就很难充分发挥效果、达到最佳政策目标。因此,会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在宁夏银川市经济开发区内,舍弗勒(宁夏)有限公司员工在汽车轴承车间忙碌(3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牢牢把握战略基点,持续扩大国内需求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针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分析,要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大的内需市场,才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速,抵御海外经济持续下滑影响。
具体来看,会议提出,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6月份降幅进一步收窄,已连续4个月改善。但从累计值来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处下降区间。
这是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基地外景,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坐落于此(4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专家分析,要想方设法把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也要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用改革的办法更大释放消费潜力。
在高瑞东看来,应以更多元化的手段刺激居民消费,扩大旅游、文化、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规模。
会议同时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
张占斌分析,要瞄准中长期发展的制高点增加有效投资,通过加强新基建,抓住产业革命新机遇,既能提高供给质量,也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要围绕农民进城就业安家需求等,加强城市短板领域建设,释放更大内需潜力。
浙江省诸暨市一经营户展示营商环境监督卡,诸暨市推出营商环境监督卡,助力复工复产,服务保障经济稳健发展(5月12日摄)。 新华社发(郭斌 摄)
保持定力,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扩大开放、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会议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明确部署。
世界银行27日发布专题报告,称赞中国近年来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与全球共享中国改革经验。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必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能短则短,审批事项应减尽减,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国企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国资委将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重要抓手,推动中央企业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改等方面发力,力争取得新的改革成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会议还提出,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韩乾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力度相当大,在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不断重塑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而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行为,有助于促进投融资良性循环。
面对机遇和挑战出现的新变化,我们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张燕生说。
一名求职者在江汉大学校园内举办的招聘会现场寻找合适的岗位(6月1日摄)。这是疫情发生后,武汉举办的首场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下招聘会。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做好民生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实现基本民生应保尽保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业是民生之本。会议指出,要做好民生保障,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疫情对青年人就业影响,强化外出农民工就业服务,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
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是两大重点就业群体。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其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说,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人社部门打出系列组合拳,包括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清单、加强针对性创业培训、加大创业资金支持等。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说,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要在疫情防控与复工保就业两不误的前提下,出台更有针对性的创新性政策举措。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组织防汛救灾会议对一系列民生工作作出安排。越是面临困难,越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杨志明说。
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村民在赶土鸭(7月16日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与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林下养殖,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新华社发(杜哲宇 摄)
把握发展规律,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针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会议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张占斌认为,这五个必须,是我国多年发展总结的宝贵经验。着眼于未来5年、15年甚至更长久的发展,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思考和谋划,一以贯之,环环相扣,这正是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所在。
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了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注重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董煜说。(记者赵超、安蓓、申铖、吴雨、陈炜伟、刘红霞、刘慧、王希、王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