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急办主任赵群英表示,全国医疗废物在疫情前总的处置能力是4902.8吨/天,目前能力提高到6022吨/天,提高了23%,减少了处置医疗废物的压力。
赵群英介绍,3月9日,全国共收集医疗废物3006吨,其中涉疫情医疗废物468.9吨,当天全国集中处置医疗废物3001.9吨,4.1吨计入次日,平均负荷是达到49.8%,涉疫医疗废物都是当天全部收集转运当天处置。从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理医疗废物14.2万吨。
医疗污水方面,赵群英介绍,截至3月9日,全国生态环保系统累计出动32.8万人次,对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场所、接收医疗污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检查17.3万家次,频率非常高。此外,累计发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未正常运行处理设施、末端消毒不到位的这三类共346个问题,已经全部立即整改。“总体上,定点医院和集中隔离点污水经过消杀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这些污水处理厂也在稳定运行。”
赵群英说,这次疫情暴露出湖北武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差距比较大的情况,实际上全国也有22个市医疗废物处理超负荷运行,还有28个满负荷运行或者接近满负荷。到今年年底,每个地级市都要建成一个规范的医疗垃圾处理厂,到2022年6月,在全国所有区县都有形成医疗垃圾从收集、转运到处置的科学的体系,从而使得所有医疗废物科学有效安全地收集转运处置。
有媒体报道疫情早期部分武汉定点医院垃圾处理不及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派武汉专家组成员李素英表示,自己1月25日到武汉,当时确实存在医疗废物清理不及时、保洁员比较少的情况。
李素英说,当时中央指导组及时关注到了这个问题,通过各级的协调,及时的沟通,还有当地生态环境、住建部门和处置单位积极开展工作,及时畅通了医疗废物处置的出口。同时医疗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给保洁人员涨工资,接受社会志愿者帮助,还有加强医疗机构内医疗废物暂存点的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医疗废物清理转运问题得到了解决,逐步实现既保证了患者就诊安全有序,又保证了诊疗环境的清洁。目前,新冠肺炎各定点医院工作都在有序平稳的进行。”李素英说。
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全国180万环卫工人在岗率达到90%以上。其中,湖北省每天作业环卫工人超过8万人。他们除承担日常环卫工作任务外,还普遍承担了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场所等进行消毒杀菌的任务。
刘李峰称,目前湖北省日均生活垃圾清运量超过31000吨,做到了日产日清,其中武汉市生活垃圾每天处理量6000吨左右,无害化处理率百分之百。
关于防疫过程中的水质安全问题,赵群英介绍,监测中未发现受疫情防控影响水质安全的情况。受疫情防控消杀影响,饮用水水源地54次检出余氯,但低于自来水厂出水标准,不影响自来水厂水质。
赵群英介绍,从1月20日到3月7日监测统计的结果表明,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是84.5%,比去年同期上升11.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
1817个国家自动站预警监测数据显示,I-III类水质比例是86.1%,IV、V类的比例11.7%,劣V类也就是最差的水体占2.2%。和去年同期相比,I-III类增加8.5个百分点,中间的IV、V类下降了5.1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下降了3.4个百分点。
赵群英说,疫情期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是监控重点,在原来常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特征指标。从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来看,累计对饮用水源地开展了14915次监测,未发现受疫情防控影响水质安全的情况。开展了1901次的余氯监测,受疫情防控开展消杀工作的影响,其中54次余氯是有检出的,占比2.8%。但是监测的浓度均低于自来水水厂的出水水质标准,就是0.3mg/L,这不影响自来水厂的水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