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觀察| 十年後,伊朗改革派為何能"君子報仇"?

亞太日報

text

2月24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人們手舉選舉海報。 新華社發 艾哈邁德攝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趙悅

伊朗議會選舉初步結果28日揭曉,溫和保守派與改革派參選人組成的“希望名單”戰果驚人,席捲首都德黑蘭的全部30個議席。  

這一結果具有風向標意義,預示着支持總統魯哈尼的改革聯盟捲土重來,未來幾年伊朗在經濟、對外政策等方面改革的步伐將逐漸加快。

溫和保守派和改革派在首都大獲全勝,保守派慘敗,這是伊朗政治生態圈十多年來頭一遭。儘管選前各方已預判到改革勢力將一改頹勢,但成績如此耀眼實屬出乎意料。

伊核問題在去年7月達成全面協議後,西方國家逐步解除對伊制裁,這些顯然是改革派“強勢回歸”的重要因素。

2月26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德黑蘭的投票站投票後揮手致意。新華社發 伊朗總統辦公室提供

此外,魯哈尼及其重要盟友拉夫桑賈尼在同時舉行的專家會議選舉中也暫時領先,兩人在德黑蘭選區贏得將近70萬選票,位居前兩位。拉夫桑賈尼被認為是溫和保守派重要成員,是伊朗專家會議現任主席,曾擔任伊朗總統。

伊朗飽受長達十年的制裁,社會經濟發展陷入停滯,長期以來,改革派空有變革之志,但受經濟條件制約,難以施展拳腳,這導致近十年來,改革派一直被邊緣化。

然而,制裁導致民怨積累,當權的強硬保守派面臨“崩盤”壓力。經過較量與妥協,伊朗保守勢力最終決定啟動支持改革的魯哈尼任總統,默認以“棄核”為代價換取經濟與對外交往上的鬆綁,進而推動了伊朗改革力量在此次議會及專家會議選舉中“扭轉乾坤”。

2月26日,在伊朗庫姆市一個投票站,工作人員整理選民的身份證件。 新華社發 艾哈邁德攝

正如拉夫桑賈尼28日在微博上說:“沒有人能抵擋大多數人的意願,不論是誰,只要人民不想要,就得靠邊站。”顯然,26日舉行的伊朗議會和專家會議選舉,是決定這個國家未來數年內發展方向的一次大考,從初步結果來看,改革派將會取得不錯戰績。

伊朗伊斯蘭議會是伊朗最高國家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共設290個議席,每4年舉行一次選舉。議會負責審議議案、通過預算決算,有權監督政府工作、對部長投不信任票、彈劾總統等。

2月26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德黑蘭的投票站投票。 新華社發 伊朗最高領袖辦公室提供

伊朗專家會議有88個議席,是負責選舉、監督、罷黜伊朗最高領袖的最高權力機構。專家會議選舉每8年舉行一次,其成員根據各地人口比例從宗教法學家中選舉產生。伊朗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76歲高齡,新選出的專家會議很可能會選出他的接班人。改革派能否保持住上升勢頭,未來的最高領袖人選頗為關鍵。

在這次選舉前,強硬保守派佔據了議會65%的議席,除去中立派、無黨派等席位,改革派保有的席位微乎其微。然而,根據目前已知情況分析,本次選舉後,改革派與溫和保守派組成的聯盟在議會的席位將大大增加。

2月26日,在伊朗庫姆市,選民在一個投票站排隊等待投票。 新華社發 艾哈邁德攝

但形勢並非完全樂觀,放眼伊朗全國,強硬保守派與改革派、溫和保守派之間的爭奪十分激烈,伊朗政壇這三大主要力量當前誰都沒有能力獨攬議會多數,這也反映出這個國家在選擇未來發展方向過程中的“糾結”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是波斯帝國的遺存,是重要的什葉派國家,為保證這一獨特屬性不被磨滅,這個國家在選擇發展道路上必定不會趨炎附勢,聽命於他人。因此,伊朗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以色列,以及中東阿拉伯國家的交往中,會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固定方針行事,無論改革派還是保守派,在這問題上都不會動搖。

作者簡介:

作者趙悅,新華社主任記者,長期在中東地區擔任戰地記者,報道過伊拉克戰爭、黎巴嫩戰爭等,採訪過卡紮菲、阿巴斯等政治人物,2009年至2011年常駐巴勒斯坦,著有《記者夫妻的中東時光》一書。

APD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