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胡小刀
据印度国防部消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11月7日在奥里萨邦昌迪普尔导弹试验场成功试射了自主研发的“无畏”亚音速巡航导弹。印度国防部宣称,此次试射的“无畏”巡航导弹按程序发射,成功完成了助推器助推、发动机启动、弹翼展开等程序,同时对自主航路点导航等作战性能和参数进行了演示,导弹飞行时间约为50分钟,飞行距离约为647公里,“试射实现了从开始到最后一毫米的所有既定目标,这增加了我们参与试射科研人员的信心”。
作为印度自主研发的首款巡航导弹,“无畏”巡航导弹被外界誉为印度版“战斧”导弹。根据印度军方公布的情况,“无畏”亚音速巡航导弹长6米、直径0.52米,能够携带300公斤有效载荷,飞行速度为0.6~0.7马赫,射程可达1000公里,能够从空基、海基和陆基等多种平台发射,具备一定的机动变轨能力。除作为常规打击兵器外,“无畏”巡航导弹还可携带核弹头,装备在“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和苏-30 MKI战机等海空战略打击平台上,遂行核威慑和核打击任务。
印度早在2004年便开始“无畏”巡航导弹的研发工作,原计划在2016年前完成导弹列装工作。但自研发工作启动以来,印度国内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该项目的研发时间过于紧张,且缺少足够的资金。而受导弹飞行控制软件和导航系统等技术问题影响,“无畏”巡航导弹的列装时间也一拖再拖。
迄今为止,印度共对“无畏”巡航导弹进行了5次试射,时间分别为2013年3月12日、2014年10月17日、2015年10月16日、2016年12月21日和2017年11月7日。除最近一次试射取得成功外,据美国军事专家弗兰茨•嘉迪透露,在前四次试射中,“仅2014年10月17日的试射达到所有技战术指标,根据印军地面站和印空军战机侦测的结果,当时导弹的飞行时间为70分钟,飞行距离为1010公里。”在其他三次试射中,“无畏”巡航导弹均因为飞行导航和末段制导等技术原因,在飞行数分钟后开始偏离既定轨道,最终不得不自毁。
此次“无畏”巡航导弹成功试射可谓为研发项目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印度媒体透露,此前的连续试射失败使“无畏”巡航导弹的研发机构伊玛拉研究中心遭到了外界不少质疑,但此次成功试射之后,预计“无畏”巡航导弹研发项目将得以继续推进。不过即便如此,“无畏”巡航导弹未来如想在印军中服役,并在“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站稳脚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生存问题。对于“无畏”巡航导弹的研发必要性,印度国内存在一定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在飞行速度可达3马赫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已经列装部队,且能够通过陆海空基等多种平台发射的情况下,印度没有必要研发“无畏”亚音速巡航导弹;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射程仅为290公里,远逊于射程可达1000公里的“无畏”巡航导弹,为提升实战威慑能力,印军必须要以“布拉莫斯”和“无畏”为基础,构建远近结合、超亚音速搭配的巡航导弹作战力量。由于研发周期过于漫长,印度政府内部目前已有“砍掉”“无畏”巡航导弹研发项目的声音。印度国防部近日也表态称,“无畏”巡航导弹研发项目必须在2018年6月前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绩,否则该项目将在2019年被“砍掉”。
其次是技术问题。纵观印度武器装备研发历史,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来概括并不为过。以“三位一体”战略核武器研发为例,无论是K-4潜射弹道导弹还是“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在试射过程中均充满艰辛,在列装过程中也因体积过大等问题,很难与“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和苏-30 MKI战机等作战平台兼容。相较于“布拉莫斯”,“无畏”巡航导弹的研发技术相对滞后,试射成绩也并不理想,从目前的情况看在飞行导航和末段制导等技术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而即便是在飞机技术相对成熟后,“无畏”导弹能否如印度所宣称的那样,与陆海空基作战平台有效兼容,也存有较大疑问。
再次是威慑问题。伴随着全球各国防空反导系统的不断发展,当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常规打击兵器正朝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方向发展,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和高超声速吸气式飞行器成为美俄等国常规武器研发的“新宠”。作为常规打击兵器,“无畏”巡航导弹射程一方面飞行速度较慢,未来很难突破军事强国的防空反导体系;另一方面射程仅为1000公里且杀伤能力一般,无法对敌方纵深高价值目标构成重大威胁。而作为核武器,“无畏”巡航导弹既不具备俄罗斯新型陆基核力量爆炸威力大、突防能力强和飞行速度快等优势,也没有美军B61-12核炸弹和“迷你”核弹那种打击精度高、爆炸当量可控和作战运用灵活等特点。总之,“无畏”巡航导弹未来如果不能妥善应对实战威慑困境,就很有可能沦为印军常规武器和“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的“鸡肋”。
作者简介
作者胡小刀,亚太智库研究员,在国内军事刊物上发表军事论文和译文数百篇,主要从事外军动向和反恐领域研究。
(来源:亚太日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