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日宣佈再次推遲上調消費稅率,“安倍經濟學”即被貼上失敗的標簽。國際財經界人士及媒體普遍認為,未對症下藥,其效果不彰令“安倍經濟學”黯然失色,其更可能將日本經濟帶入未知的“黑洞”。
安倍當天宣佈將第二輪消費稅增長計劃推遲兩年半至2019年10月起實行。安倍解釋道,為避免進一步導致國內個人消費下行,日本政府作出了再次推遲上調消費稅的決定。
這是安倍政府自2014年4月初將消費稅從5%提高至8%後,第二次推遲增稅。按照初始計劃,第二輪增稅本應於2015年10月起執行。不過,由於第一輪增稅後經濟下滑、消費遭受重創,日本政府2014年11月宣佈將增稅計劃推遲至2017年4月。
就在兩個月前,安倍還曾堅稱會推進上調消費稅計劃,除非日本遭遇天災或像雷曼兄弟破產那樣大的經濟打擊。如今再次推遲增稅,如同一記耳光打在安倍臉上。
彭博社就此評論說,安倍推遲上調消費稅的決定是政策大逆轉,此前安倍曾表示其政策可以讓日本經濟足夠強勁以承受消費稅提高的衝擊。這一決定會引發外界對日本政府能否控制其債務規模的質疑,也將使日本失去為其不斷膨脹的社會福利開支融資的一個來源。
日本政府債務率在1991年時僅為不到90%,安倍上任時攀升至236%。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測算,日本政府債務率目前或已升至250%,而且還有不斷攀升的趨勢。對於再次推遲上調消費稅,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警告說,這一決定將會損害日本政府償債承諾的可信度。
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安倍就職時曾誓言將帶領日本經濟重回健康增長軌道,並贏得抗通縮之戰。如今,再次推遲增稅令外界對其是否有能力兌現承諾存疑,也令日本政府減輕財政負擔的目標更難實現。報道援引市場分析人士的話說,投資者不再認為“安倍經濟學”能夠成功,日本政府對經濟難題缺乏新的解決方案。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6月1日發佈報告說,包括日本在內的發達經濟體過於依賴貨幣政策提振經濟增長,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成為施政短板。事實證明,僅靠貨幣政策不足以拉動經濟長期增長,貨幣政策帶來的扭曲效應也日益凸顯。報告認為,對日本來說,促進經濟增長、實現財政可持續的關鍵在於結構性改革。
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不久前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舉辦的一場活動上也指出,日本面臨深層經濟挑戰,需要動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等所有政策工具。但日本政府並未協調好這些政策工具的使用,對貨幣政策的依賴過多,而在結構性改革方面進展太慢。
以超寬鬆貨幣政策以及財稅和結構性改革為支柱,“安倍經濟學”旨在讓日本經濟擺脫長久以來的通貨緊縮。為此,日本央行設定了2%的通貨膨脹目標並頻放“大招”,希望借此刺激經濟增長、拉高物價水準。但囿於結構性困局,與消費稅情況相似,通脹目標實現時間表也被一再推遲。
《日本時報》網站刊登評論認為,“安倍經濟學”的政策措施治標不治本。日本央行印鈔計劃造福了對衝基金,而不是日本家庭,也讓建立日本硅谷和掀起初創企業浪潮的承諾化為泡影。
有學者指出,如果放鬆勞動力市場、簡化創業手續、降低貿易壁壘、改變封閉的企業文化,日本經濟增長可能會加快,企業高管就有更多空間提高員工工資,評級機構也會相信日本政府能夠整固財政。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者大冢節夫表示,安倍政府應該放棄依賴日元貶值或單純要求公司漲工資來推動工資增長,而應該專注於結構性改革,如重振勞動力市場。
有分析人士注意到,安倍本人並未有“改弦更張”之意,而是將延緩上調消費稅當做推進其政策理念和實踐的“緩手棋”。據媒體早前透露,安倍將在數月內公佈一項大膽的財政刺激計劃,總額約合900億美元。為挽救“安倍經濟學”,安倍似乎在考慮進一步加大財政刺激,這意味著安倍將放棄到2020財年實現財政盈餘的承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則認為,日本央行將遭遇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被要求直接為財政資金“注水”,日本公共債務將出現難以持續的螺旋式上升,蘊含巨大風險。(參與記者:高攀、孫鷗夢、韓冰、沈忠浩、饒博、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