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6月14日電(記者李慧穎
杜斌)作為第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的嘉賓,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台灣》的導演齊柏林14日在廈門大學與600多名兩岸大學生分享了他追逐夢想的人生體悟。
論壇開幕,主持人介紹齊柏林亮相現場的話音剛落,原本安靜的觀眾席上響起一片歡呼聲,這樣的“特殊待遇”令齊柏林頗有些“意外和榮幸”:“《看見台灣》還沒有在大陸正式上映,而且紀錄片相對來說比較小眾,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大陸青年朋友知道它、喜歡它。”
去年,歷時3年、耗資近一億元新台幣拍攝的紀錄片《看見台灣》榮獲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影片以航拍的方式、鳥瞰的視野,真實地展現了台灣之美,上映後在島內產生巨大反響,票房超過1億元新台幣,成為去年台灣最受歡迎的影片之一。
齊柏林為此名聲大噪。他本人從航拍攝影師轉為紀錄片導演,為此放棄穩定工作和優厚薪金,押上畢生積蓄只為追逐夢想的人生經歷,也極富戲劇性。
“我是第一次來大陸參加這樣的兩岸青年活動,很想和大陸的年輕朋友分享一下大膽逐夢的人生體驗,大家互相交流,互相鼓勵。”他對新華社記者說。
談到兩岸年輕人,齊柏林提及一個有趣的現象。《看見台灣》在世界各地上映了1000多場,每次映后座談會上,只要現場有大陸觀眾,第一個提問的多半是來自大陸的年輕人。“由此可見,兩岸年輕人性格大不同,大陸年輕人更勇於表達意見,而台灣青年更含蓄內斂。”
“也許兩岸現在還有許多不同之處,但電影就是一個讓我們互相了解的最佳載體和媒介,共同的文化能讓我們走得更近。”齊柏林說,他與大陸同行交流中發現,《看見台灣》也讓大陸導演感同身受。“前不久《舌尖上的中國》的總導演到台灣,特別提出要看我們的影片,那時候《看見台灣》已經下片了,我特意包了一個影廳給他看。他看完後情緒有點激動,坐在那好半天沒起身。”
半個月前,《看見台灣》在北京舉辦了影片發佈會。齊柏林說:“希望影片很快能在大陸的院線上映,讓更多大陸朋友看見台灣、認識台灣。文化上的交流是促進兩岸互相了解的最好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