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束光,一如既往"——專訪電視劇《少帥》導演張黎

新華社

text

電視劇《少帥》導演張黎

(記者 許曉青、周文其)“四個字,一如既往!”影視導演張黎有個職業習慣,為了追求鏡頭完美,取景時他偏愛等待恰到好處的自然光,對劇組而言這有點兒“奢侈”。

他近日在上海接受採訪時坦言,在自己最新導演的電視劇《少帥》中,他還是一如既往,堅持這種“等一束光”的創作心態。

張黎說,在這個行業裏,你總得有所追求,“等光”其實也是一個職業影視人的基本素養。“如果因為你圖快、偷懶,就不去做了,那麼整個行業很難有所進步;時間和成本投下去,就是為了一句話——你要對得起觀眾。”

談新作《少帥》:要知道我們的“不知道”

《少帥》是圍繞歷史人物張學良創作的影視作品之一,不僅全方位呈現了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及其家族的命運,也白描式勾勒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北方戰局。

張黎在解讀自己的創作時引用了李雪健在劇中的一句臺詞:“要知道我們的‘不知道’”。

據張黎回憶,《少帥》不僅籌備期較一般電視劇更長,在拍攝中還特別追求現場的溫度和氛圍,就和“等光”是一個道理。“有一場父子送別的戲,我們想讓老爺子(李雪健)發揮得淋漓盡致,戲要出得來,就從北京一路拍到河北,換了地方,重新搭了一模一樣的景,就為了這麼一場戲、一個溫度,反復打磨,最終成了!”

電視劇《少帥》導演張黎

“一名導演的創作激情,往往最初是從編劇那裏來的。3年前編劇江奇濤老師給我看本子,我從起初沒興趣,到後來一下子沉了進去。這段歷史、這些人物有獨特的地方。編劇是一劇之本,我們想把這部劇做得能讓大家知道自己的‘不知道’,效果應該是基本達成了。”張黎說。

談歷史劇:收視率“熙來攘往”,不如“奪一心”

以拍攝歷史題材劇而知名的張黎,經常被人問及收視率的話題。近年來,傳統風格的歷史正劇數量偏少,市場上多的是“戲說”和“奇幻”,與近現代歷史相關的劇,收視率也僅處在中游。今年1月《少帥》在北京衛視、上海東方衛視同步開播,收視數據再度成為焦點。

對於收視率的波動,張黎很淡定:“我總有那麼一個觀點,那些數據是‘熙來攘往’。你當然可以大呼啦地讓一千個人看了你的劇,但看了也只是看了,還不如有一個觀眾真正看進去了,真正懂了你表達的意思。這好像就是古人說的,‘殺千人,不如奪一心’。”

談娛樂怪相:“泛娛樂化”,“吃”多了無益

時下也有影視作品以一些低俗口味博取觀眾注意,短時內引發轟動效應。對此,張黎打了個比方——那些充其量只是“冰淇淋和麻辣燙”,不能常吃。

電視劇《少帥》劇照

“無論做什么劇,你都要下苦功夫,而現在市場上出現的一些‘泛娛樂化’現象,就好像是‘冰淇淋和麻辣燙’,它或許一時‘好吃’‘有快感’,但代替不了主食,觀眾可能短期內覺得還行,但時間長了,你不能天天‘吃’它,因為沒有營養,‘吃’多了無益。”張黎說。

那麼,如何讓歷史題材作品在“娛樂過度”中俘獲年輕人的心?張黎認為,從創作源頭說,還是每個職業影視人要講究職業素養。

他舉例說,《少帥》編劇著墨較多的是父子關係、師生關係,雖是距今快一個世紀的故事,但層次豐富的劇情和人物,確實吸引了一些年輕觀眾。

“比如,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他們總是擰巴著,好像一對冤家,我希望年輕觀眾看了會去思考,到了人生某個階段,每個人都會特別渴望去了解自己的父輩,這才是人的天性。”張黎分析,從這一點說,那些“泛娛樂化”的東西反而天生就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