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录制前,《乘风破浪的姐姐》(下称《浪姐》)就有了别名——《兴风作浪的姐姐》,还有另一个顺便调侃黄晓明的别名,叫《晓明历险记》。尤其在看到节目制作团队之后,网友们便对《浪姐》寄予厚望,预测它会在多年以后重现《花儿与少年2》(下称《花少2》)在内娱缔造的“花学”辉煌,毕竟比起只有5位姐姐的《花少2》,《浪姐》的人数优势是压倒性的,整整30位姐姐,其中更是不乏大家口中的刺儿头人物。
原本带着看热闹心情的我,却从一公(《浪姐》第一次公演)开始完全扭转了思路。我发现比起女明星“互扯头花”,她们各自美丽,互相欣赏的模样更能打动作为观众的我;比起女明星竭力保持“少女感”的无力,她们用时间沉淀出来的自我,更能给人勇气和向往。
陈松伶,对于90年代上下出生的观众来说,也算是“时代的眼泪”了。
比起其他的姐姐,她脱离大众的视野更久些,从体态上看也更接近普通人些。原本我以为陈松伶会在节目里隐形,但是她行事的泰然却让人挪不开眼,在大家纠结谁第一位出场的时候,她大方地站出来,语言中透露出的都是温柔。
陈松伶第一个上场
分组后,面对完全没有声乐基础的海陆,陈松伶一直在照顾她的情绪,带着她练习。即使最终被淘汰了,她也是那个反过来在安慰别人的人。
那到了一定年纪的前辈,就都应该是这样淡然而从容的吗?钟丽缇可不同意,她撒着30个姐姐里最嗲的娇,喜欢着各种bling bling的东西,快乐起来,情绪都能溢出屏幕。时间改变了她的外在,却又对她内心住着的小公主格外温柔。还可以像阿朵一样,在生活的磨砺下褪去表面的浮华后,才华终于慢慢展露,而这个时候的她已经足够强大和宽容,对于自己追求的风格十分坚定,不需要再去执着于是否被大多数人肯定。
2017年回归乐坛的阿朵,她的新民族音乐已经获得多个奖项的肯定
抑或是找到嘻哈风格后仿佛脱胎换骨的李斯丹妮,2016年《盖世英雄》里和艾菲合作的《十面埋伏》,是不少观众津津乐道的“封神”现场(《青春有你2》也演绎过这首歌)。摸索出了自己喜欢的风格后,李斯丹妮的状态更为自信和舒适了。
无论是性格还是专业,时间都给了姐姐们足够的摸索空间,清楚自己性格之后便能更好的去发挥其中魅力的部分,找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并精通于此让她们拥有了表达的权力,但又不是霸权。在杜华试图用阿朵过于个性化来质疑她难以成团的时候,阿朵的回答掷地有声,倒显得用惯性思维下定论的杜华眼界十分有限。
群众的呼声:“请阿朵来做评委好嘛!”
即使像丁当这样相对沉静的人,面对无端的低分,也可以站出来为自己的专业能力争取一个公平的评判。因为在唱歌这个专业上,她有足够的信心,有其他人三言两语难以动摇的底气。
丁当微博截图
比起年少时候的小心翼翼,成熟的姐姐们有了活出自己喜欢样子的资本。我曾经评价《青春有你2》是“百人一面”,它“不定义自我”、“无限可能性”的节目理念,我最终在《浪姐》里看到了它该有的样子。
但我最爱的,还是这些姐姐们为了舞台付出的努力,是即使遍地退路,依然全力以赴的气势。初舞台上30位姐姐的表演,大都还完全看不出一点能成团的样子,到了一公,她们竟拿出了足够有诚意和感染力的节目。
初舞台还是公司年会水平的钟丽缇,在《得不到的爱情》里面已经和其他四位妹妹平分秋色。后来我发现,直到二公的排练,钟丽缇手上依旧戴着一公期间“虎妈”蓝盈盈送的沙袋。
钟丽缇
《浪姐》在社交网络上散发的气质是激烈和充满矛盾的,这里自然有节目组通过春秋“剪”法人为制造矛盾的原因(黄圣依在加长版中的表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因为它需要保持一定的热度。
每一期都会出现争议人物
但这些负责保持热度的冲突,其实只占了节目很少的篇幅,节目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给予我不少能量的。
30位姐姐,有的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有的还难以想象婚姻生活,《浪姐》也算是把她们聚到了一起,剥掉她们的社会身份,一定程度上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属于姐姐们的独处时间。
看着她们分享心情,分享喜爱的东西,表达着对彼此的欣赏,画面中充满了相互支持的力量。
调侃:又有哪个女人能拒绝万茜呢?
自古以来,对女性集体的刻板印象一直都不少,“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文学作品里,不是宫斗,便是宅斗,仿佛女性之间是水火不容的。说到宫斗,我倒是突然想起一个段子,说其实啊,娘娘们也不一定多在乎皇上,她们说不定在后宫围着吃火锅呢。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