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光维医疗”)宣布获得近4亿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高瓴创投、礼来亚洲基金联合领投,经纬中国、美敦力、成为创伴、韦豪创芯投资共同参与本次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该笔融资也是近年来国内内窥镜领域融资金额最高的项目之一。
新光维医疗由张一博士和陈东博士创立,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公司在中国苏州和日本东京设有研发中心,聚焦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内窥镜技术创新。目前,公司拥有的技术包括超高清成像技术(如4K成像)、3D成像技术、特殊光成像技术(如荧光成像)、超细内镜成像技术、内镜耗材化技术(一次性使用技术)等。
近年来,微创诊疗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内窥镜行业的发展。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预计到2024年,全球内窥镜器械总体规模将增长至269.8亿美元,中国内镜市场规模也将达到423亿元人民币。
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陈东介绍,在公司研发的各项技术中,清晰成像、病灶精准定位等都是医生在临床过程中的刚需。
而内镜耗材化技术(一次性使用技术)则是新光维医疗重点推出的一项技术,目的之一是解决重复使用型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问题。
陈东表示,在感染率较高、手术成本较高、手术患者数量多的领域,如果将传统的重复使用产品转化为一次性技术产品,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临床诊断治疗的安全性。目前,新光维医疗旗下多款一次性使用电子内窥镜产品已经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分别进入临床、或注册、或销售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医疗器械市场中,内窥镜行业是国产化率最低的领域(不足5%)。
内窥镜分为软镜和硬镜,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硬镜市场外资企业占比超过80%;软镜方面,奥林巴斯、宾得、富士三家厂商几乎垄断国内软镜市场。
这和内窥镜产品的特殊性有关——内窥镜研发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综合了医学、光学、材料、电子工程、软件开发等多个学科。张一告诉界面新闻,国内在内窥镜产品体系化上的基础比较薄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积累,因此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综合运用技术的公司。
而国产替代潮在医疗领域的延伸,给新光维医疗这样的企业带来了不少机会。今年2月,工信部就《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关键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可靠;目标到2025年,6-8家企业进入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
对此,张一认为,从政策层面来说,鼓励国产替代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而言,国家对于创新技术的支持也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可以集中到企业发展中,两者相辅相成。
在具体定位上,新光维医疗的想法较为明确:集中在高端市场,和进口品牌直接竞争。成立之初,张一和陈东确定了两个目标,在中国成为行业龙头以及扩大海外销售收入。
但在国产率不足5%的内窥镜行业,实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目前,新光维医疗在日本设立了图像处理和光学方面的研发团队。张一透露称,明年中旬,新光维医疗的新工厂将会在苏州落成,生产制造、培训中心和动物实验中心等都会在新工厂运行。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