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接受亞太日報記者專訪(11月27日攝)。新華社發(伍永健攝)
【亞太日報記者王小旎 牛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剛批准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認為,這將大幅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對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也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陳家強在特區政府總部接受亞太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2004年香港開放個人人民幣存款業務起,到這次人民幣被納入SDR,短短十年多時間,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出現質的飛躍,這定將助推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
陳家強說,人民幣被納入SDR是一個重要里程碑,將有助人民幣成為外匯貨幣,增加全球流通量,此外,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並不會影響港元的地位,反而會擴展香港的金融業務及整體經濟增長。
從大學教授到政府官員,陳家強已在兩屆特區政府中擔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在任8年來,他幾乎每天都在思考如何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促進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並不斷作出探索與嘗試。
目前,除香港以外,新加坡、倫敦及法蘭克福等地的人民幣業務均出現快速發展,隨著這塊“餅”越做越大,離岸人民幣市場將越來越活躍,競爭也將日趨激烈。
此前,特區政府曾赴海外開展多番路演,宣傳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優勢,推廣人民幣使用的國際化。陳家強透露,未來特區政府將發起新一輪“攻勢”,並以人民幣納入SDR作為宣傳亮點,具體細節也會同中央有關部門商討。
陳家強同時認為,有競爭是好事,但香港具備一個其他人民幣中心難以替代的“雙向”優勢,即相對內地市場來說,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突出;相對海外市場而言,香港又與內地經濟體密切相連。
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地位,陳家強認為,為配合這一政策,香港還需開發更多種類的人民幣產品,進一步打通境內及境外資金的投資渠道,並提高人民幣交易平臺的效率。
“加入SDR意味著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希望香港可順勢將全球的人民幣中心連接起來,進而成為人民幣業務的國際樞紐。”陳家強說。
“目前歐洲還有很多地方對人民幣缺乏了解,所以我們還有很多宣傳工作要做,而人民幣加入SDR的過程整體地讓國際社會認可了人民幣的地位,也將增加境外機構使用人民幣的需求。”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接受亞太日報專訪(11月27日攝)。新華社發(伍永健攝)
而進一步開放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也是擴大境外人民幣流動性的重要舉措。在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兩地證監會及交易所等多個部門的不懈努力下,連接兩地股票市場的滬港通於2014年11月應運而生。評價滬港通實施一週年以來的成果,陳家強表示“滿意”。
“當初設計滬港通以風險可控為目標,將香港與上海市場有效地連起來,我認為非常成功,市場運作都很好,沒有大的問題出現。此前國外基金較少參與,現在情況已有改善。”
雖然近來交投量偏低,陳家強認為,以交投量為標準來評判滬港通的表現有失偏頗,“我們只是把一座橋建起來,不一定每天都會有人過橋,但當他們需要的時候,橋在那裏就好。”
他指出,滬港通的交投量更視乎股票市場整體氛圍,未來隨著兩地股市氣氛回暖,相信滬港通交投量也會有所上升。
繼滬港通之後,備受市場矚目的深港通也呼之欲出,陳家強說,深港通的誕生“非常自然”,他希望能夠儘快實施,但預計在年底前推出的可能性較小,而屆時的市場反應主要仍視乎大勢。
另一項醞釀3年有餘的兩地基金互認安排終於在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陳家強指出,兩地基金管理業界對該政策的呼聲一直很高,他期望首批參與的基金名單可於年底前公佈。
他同時希望,兩地在現有成果上建立更多互聯互通機制,“隨著國家金融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香港能再做多一點,做大一點。”
最近市場也在關注“滬倫通”及“中歐所”的開拓,有分析人士擔心香港的優勢地位受到挑戰,陳家強則不表認同。
他表示,中國在金融市場逐漸開放的過程中,與其他國家交易所合作必不可少,而香港本身也是完全對外開放的市場,與很多海外交易所已有緊密合作,不應以競爭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陳家強說,“香港與內地無論在經貿還是金融投資方面均有很大的往來,在此基礎上的互聯互通能進一步引發更大的力量,因此這個概念對香港和內地的意義遠比其他地方大得多。”
香港未來的發展與國家的“十三五”規劃也將密切相關。陳家強指出,國家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與紐約、倫敦位列前三名。
他表示,該排名既反映出香港的國際實力,也體現了其在亞洲地區的特殊地位,希望香港可以進一步充當國家金融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
“其實香港的市場規模遠小於紐約和倫敦,也較偏重股票市場,不夠多元化,繼續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國家的金融市場要繼續開放。”他說。
陳家強認為,香港應思考如何把握國家發展的機會,將目前較薄弱的領域,如債券市場及商品期貨市場等做大做強;而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繼續開放,個人和企業對資產管理的需求也會加大,資產管理行業有望成為香港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之一。
談及金融產品創新,陳家強提及香港發行伊斯蘭債券的成功經驗。為開拓伊斯蘭資本市場,特區政府經過多年運籌,於去年9月及今年5月分別成功發售兩批各10億美元的伊斯蘭債券,均獲得全球投資者踴躍認購。
這一舉措也是香港希望發展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個主要集資融資平臺的有力證明。作為該政策推動者之一,陳家強認為,“一帶一路”涵蓋不少伊斯蘭國家,預計伊斯蘭金融在融資方面將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此外,陳家強還透露,特區政府已與“一帶一路”很多沿線國家就避免雙重徵稅問題展開談判並借此進一步拉近政府之間的聯繫,為日後派駐更多代表去推廣香港的商機打下基礎。
“‘一帶一路’給我們的機遇非常大,除了基礎建設帶來的融資商機,‘一帶一路’更多地是要促進國家之間的商貿和投資往來;而香港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十分靈活,如果我們能儘早向他們做這方面的推介,他們會很快利用經濟融合的機會跑去很多國家投資。”
在2007年加入特區政府之前,陳家強曾任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並在香港及美國任教逾20年。雖然已離開校園,他仍不時出席與青年人相關的活動。
陳家強認為,香港年輕一代應更注重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根據愛好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而非人云亦云。他還鞭策青年人提高對專業知識的追求,在工作崗位上成為合格的專業人士。
陳家強十分鼓勵香港的學校多開展赴外地交流的活動,因為交流可以助青年人開拓眼界,並了解其他地區青年人不同的做事方式。
“香港學生去內地交流非常重要,現在許多學生都很支持這些活動,每個人都應爭取更多的機會。”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