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三年来首破4% 别惊讶,还会更高

亚太日报

text

国庆节后持续上涨的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终于升破4%,尽管这一变化在市场预期的范围之内,但因为是近三年首次“破4”而备受瞩目。分析师认为,考虑到去杠杆和严监管仍是宏观政策主基调,再加上通胀预期升温、年末流动性趋紧等因素,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上升趋势还将延续。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破4,并不是一个突发的事件,”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高级分析师徐跃红向界面新闻表示,“它的上升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有一个扎实推进的过程。”

早在2016年11月,随着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敏感的债券市场就已经做出反应,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之旅开启,经过2017年5月-9月间的盘整后,10月份以来再度进入上升期。11月14日,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盘中突破4%关口,最高至4.01%。

徐跃红指出,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货币供应减速,资金面紧张,配置盘的新增意愿并不强烈,这是压制今年债券市场的主要矛盾。

“政策作为债市主变量,可能继续压抑市场需求,债券收益率有继续冲高的可能。”中信建投宏观与债券研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在研报中表示,“‘中性货币+强监管’组合拳将继续发挥作用。”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也认为,防风险依然是政策重心,因此,市场利率可能居高不下。

除非经济增长出现大幅下滑的潜在迹象,否则,即便经济下行,政策也未必放松。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研报中预计,虽然从2016年10月底以来,无风险利率已显著上行135个bp,但相比历史上的利率上行周期而言,目前难言到顶。长期来看,利率上行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很有可能远超目前市场的预期。

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自2002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共有四段时期超过了4%,基本都在年底到年初这段时间。期间10年国债收益率的最高值为5.41%,出现于2004年11月底,因此目前的收益率水平并不算高。

受流动性紧缩的影响,目前以银行为主力的配置盘比重下降,而更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交易盘比重上升。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今年截至11月15日,公开市场净投放较上年同期减少近2.3万亿元。受此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不断下降,10月末跌至8.8%的历史新低。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在研报中指出,一面是持续大量供给的地方债挤压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另一面是同业负债监管约束了中小型银行的资产扩张能力,与此同时,金融监管强化与信用扩张抑制了银行债券配置热情。

流动性收紧叠加交易盘主导的债市结构,市场变得更加敏感。11月4日,央行官网发布了周小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撰写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文,市场预期监管将进一步趋严,这也给债市带来下跌压力。

有观点认为,近日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背离了基本面,理由是刚刚发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明显走弱,经济的短期回调趋势基本确立。不过,这可能忽视了市场对长期经济前景看法的变化。

“市场对长期经济前景的看法在逐步修正,”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研报中指出,“以10年期国债为代表的长期利率债收益率大幅上升,收益率曲线明显陡峭化,显示市场对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的看法主导了收益率的上行。”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也认为,市场在逐渐转向经济多头、股市结构性牛市、债市空头思维。他在公众号上指出,尽管未来一年经济仍处于筑底期,但2018年下半年-2019年经济可能突破L型的一横向上。

此外,通胀预期也被分析师认为是近日国债收益率上行的推手之一。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研报称,通胀预期卷土重来。他们认为,潜在通胀风险正在从数据和逻辑上逐步兑现,涨价效应从中上游工业品向下游消费品传导。在通胀已淡出市场和货币的关注焦点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投资者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被低估的通胀风险。

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今年以来不断上升,9、10月份均录得2.3%,非食品CPI在过去10个月中一直在2.3%上下波动,9、10月份均增长了2.4%。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并显著拉低CPI的食品CPI,同比降幅正在收窄。中金公司宏观团队预计,由于食品价格开始企稳回升,今年四季度到2018年春节期间,CPI增速可能继续上升。

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外围市场国债收益率在上扬,但分析师们并不认为这会对中国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孙彬彬认为,外围环境虽然在边际上对中国债市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作用有限,美债大幅走高并挑战前期高点的可能性不大,中债走势主要矛盾仍然集中在国内。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