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漂流的农药瓶找到“家”?

人民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使用量大,废弃农药瓶袋散落在田间,易造成土地、水源污染。如何加强农业生态治理,防治“田间地头”的废弃农药瓶污染环境?记者在云南昆明、河北阜城进行了调查。

污染生态环境的“无形杀手”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站长赵国军,每月都与工作人员下乡做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发现农药瓶的处理对农民而言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用不着、留不得、卖不掉”。弃置成为大部分农民的选择。

据了解,含高分子树脂的农药瓶袋在自然环境下极难降解,可残留200至700年,极大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且毒性持久。天气热时,瓶中残留的农药还容易自然挥发,污染大气;经雨水冲刷渗入地下后,会污染水质,成为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无形杀手”。

“现在社会上对农业污染的重视还远远赶不上工业污染,因为工业污染一抬头就看得到,而农业污染是一种慢慢积累的隐患,现在看不明显,但以后会危及子孙。”赵国军说。

阜城县漫河乡西韩村的农民蔡根生说,乱扔废弃农药瓶还有其他风险,“小孩都喜欢捡瓶子来玩,之后不洗手就吃东西,可能会中毒”。

一个农资店一年回收农药瓶上万个

前不久,记者来到衡水阜城县的农田边,连续走了数十亩地,并未在田间地头发现农药瓶袋等废弃包装。在农田斜对面的光明农资店里,老板宋庆才正忙着整理成箱摆放的农资。旁边的几个纸箱里放着一些用过的旧瓶子和已经打成捆的废包装袋。宋庆才说:“这是刚从农民那里回收来的,正等着制药厂家过来取呢。”

自2014年5月1日,河北衡水阜城县实施废弃农药瓶袋回收制度以来,县里在两家较大的农资店设立了试点,农民自家用完留下的和捡来的废弃包装都可以送到这里来。在农资店中间的桌上,有一块小黑板,上面清晰写着农药瓶、袋的回收价格:瓶,100毫升以下0.1元/个;100—300毫升0.2元/个;300毫升以上0.3元/个;袋,50毫升以下0.03元/个;50毫升以上0.05/个。

在农资店里,宋庆才给记者拿出了一本详细的回收清单,上面罗列了自去年5月以来,店里所有的回收记录。“6月15日刘南村侯春勇500毫升瓶8个;300毫升瓶12个。6月17日孟庄孟庆辉500毫升瓶16个;50毫升以下袋50个……”

记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推后,回收记录也开始变得密集。宋庆才告诉记者,回收瓶袋不仅有补贴,还有奖励,一次超过100个能抵消5元农资费,超200个抵10元,农民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现在捡的人越来越多,我自己能捡的都少了。”蔡根生开玩笑说。

村里有了农药包装回收池

据统计,目前呈贡新区环滇池沿岸村落已经建成39个专门的农药包装回收池,极大地减少了残余农药流入滇池的风险,而全部花费也就几万元。“回收池的建立就是将农药污染由‘面源’转化为‘点源’,并实现对农药污染的最大程度治理。”

记者在梅子社区田埂看到,7个回收池均为1米多高水泥砌筑的四面密封墙体。“既防止下渗,也避免包装袋被风吹走。”呈贡新区农业局植保植检站的林玉丹说。

“现在绝大多数村民都很自觉地将农药废弃包装扔到回收池,即便少数遗落在田埂的包装,我们专门的工作人员也会及时捡走。”洪太生告诉记者。

如今,梅子社区大棚田埂两旁水渠里的河水清澈见底,郁郁葱葱的水草掩映中,田螺、小鱼清晰可见,充足的食物吸引了越来越多鸟类的到来。“前几年白鹭是三三两两的过客,如今斗南的白鹭已是300多只的大种群。”与梅子社区相邻的斗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增福说,随着近几年加强对农药废弃包装的管理,斗南的生态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