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沁俁
圖| 戶外攝影師 張虹海
這是一個不大的國家,卻聚集著上百個民族。這是一片不大的國土,可豐富的文化卻在不斷碰撞。有人為了朝聖而來,有人為了征服雪山,也有人著迷於獨特的民族風情。而我僅僅以一個觀光者的心態期待這個神奇的國度。我知道熒幕上看到的畫面可能會被現實顛覆,所以一路上還是有些忐忑,不知道這份獨特對我來說到底能不能接受。
從香港出發五個小時的航程後,當地時間十點半終於抵達加德滿都。因為尼泊爾和中國的兩小時時差,對於我來說這已經是深夜。旅途的疲憊讓我毫無仔細品味這片陌生國度的心情,但加德滿都機場還是給了我一個結結實實的驚喜。這是一個簡陋的根本不像是首都的機場,小小的白色平房毫無裝飾。從停機坪一路走來,人群熙熙攘攘地沿著狹窄的單行線向出口走去。周圍黝黑的面孔是典型的南亞五官,色澤鮮豔的紗麗成了眼睛裡最亮的色彩。
機場很小,一共只有四五個行李轉盤。雖然已是深夜,但遊客還是滿滿騰騰地擁擠在不大的等候廳。我旁邊一位搖著輪椅的老婦,很艱難地在人群中穿行。我正想去幫忙,就看見一個身著淺藍色襯衫的男子匆匆忙忙從對面跑來。走近了,我才發現他胸口別著一個很不明顯的機場工作牌。他就這樣靜靜地站在老婦身邊,悉心地詢問她行李的形狀和大小,不耐其煩地從行李轉盤搬下大大小小的行李。老婦雙手合十,不斷說著道謝的話語。工作人員則在一旁淡淡地微笑。第一眼尼泊爾,便是溫暖。
帶著這份溫暖,拖著大大的行李箱,當我走出機場的那一刻,真切感受到終於踏上了尼泊爾的國土。機場外是嘈雜的人群,還有不少款式老舊的小車。周圍的人嘰嘰喳喳地說著聽不懂的語言,還伸手向我比劃些什麼,一時間我竟有些緊張。直到嚮導從擁擠的人群中向我走來,真好像一道讓人安心的曙光。他雙手合十像我們鞠躬,還一個個地為我們獻上掛在脖子上的花環。黃色的花瓣帶著尼泊爾的氣息,舒緩了旅途的一切勞頓。嚮導告訴我們,在這裡要對人說:“Namaste”(那馬斯得),在尼泊爾語中是“你好”,也能當作“謝謝”的意思,這是尼泊爾人最常用的話語之一。在這裡也千萬不要著急,因為尼泊爾人喜歡什麼都慢慢來。
從坐上車開始,我就深切體會到了尼泊爾的慢性子。深夜的加德滿都路上都空空蕩蕩,但司機還是不緊不慢地在雙車道上駕駛。加德滿都的夜沒有大城市的絢爛霓虹,兩邊矮矮的房屋基本上也熄了燈。路燈昏暗的光照著加德滿都並不寬敞的街道,即使是在市中心,道路也有些許顛簸。嚮導一口流利的中文,為我們介紹著尼泊爾的風土人情。這片遊客的勝地,因為四月份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已經冷淡了許多。路上我看到了地震後的棚戶屋,雖然加德滿都並不是地震中的重災區,卻依舊受到了不小的創傷。還有很多條件不好的居民依舊無家可歸,住在震災臨時搭起的帳篷裡。幽暗的燈光中我看見帳篷上大大的中文"震災"二字,這是中國救災隊的痕跡。嚮導會心地說,尼泊爾和中國是好朋友。依舊,尼泊爾的夜暖暖的。
到酒店的時候已經快夜裡十二點,困倦的雙眼好像馬上就要陷入休眠。酒店的小哥還在不辭辛苦地一件件核查行李和房間,並為我們送上溫暖的問候。溫柔的尼泊爾姑娘此時端來玫紅色的自製飲料,一口酸甜下肚,願在尼泊爾一夜好眠。
作者介紹:
吳沁俁,90後女孩,現就讀於北京大學。二十出頭的年紀,懷揣著對世界的無限渴望,也憧憬著未來的一切可能。雖然年紀不大,她卻一直追尋著生活的不同種可能,堅持行走在路上,用心感悟人生,用文字記錄思緒。每一次遠行都是換位的人生,而每一次思考又都是心靈的沈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如今這位90後大學生在《亞太日報》開設專欄《雲卷雲舒》,以自己單純甯靜的心為讀者打開一扇新的視窗,品味人間百態,共賞花開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