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路人的身影加入店铺设计中,似乎成为了如今设计师们的一种创新尝试。看看最近的几个案例你就知道我没有在胡说八道。
设计师Tony Chi在为京都柏悦酒店(Park Hyatt Kyoto)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在酒店大堂内投影出门外热闹商业节的实时人流剪影,与酒店之中的宁静形成照应。 Seesaw咖啡店在上海华润时代广场的新店内,也有类似的设计——门店的天花板上有诸多咖啡豆模样的玻璃镜面,恰到好处地反应着窗外十字路口的人来人往。
Seesaw咖啡上海华润时代广场门店。
“我通过计算,利用光学把街头的人流倒影到店铺当中。与此同时,咖啡师也可以通过这些玻璃镜面,观察到顾客的反应,如同一种互动交流。”设计这家门店的日本设计师保坂猛说。他沉迷于将光和其他与光学相关的元素,融合于自己的设计之中。保坂猛最出名的作品之一,是位于日本湘南的基督教堂,他利用了日光的变化来烘托教堂氛围。
事实上,中国的咖啡市场已经异常拥挤。除了星巴克这样的巨头之外,在2019年当中,%arabica、Seesaw与Manner这三个咖啡品牌都加速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Seesaw创始人宗心旷也向界面新闻透露,在进驻了上海、北京、深圳与苏州之后,2020年还会在两个新城市开店。
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尚未形成规模的独立精品咖啡品牌,也不断在城市当中涌现。然而竞争似乎没有给这个市场带来更多的创新,反而有一些同质化趋势。门店的设计大多以白色基调为主,咖啡产品的菜单几乎一模一样……虽然咖啡行业的可能性远远小于茶饮行业,但是当更多的咖啡店在身边出现的时候,它们应该如何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好的设计与体验或许是其中之重。Seesaw咖啡的不同门店,就交由不同的设计师或设计团队来设计,在保持相应品牌基调统一的前提下,呈现出不同的体验。如同华润时代广场的新店,把人潮元素作为整个设计的惊喜。虽然设计师没有过多解释这种理念的初衷,但事实上,在商业零售设计领域,“人潮”的元素被更多设计师重视。
Seesaw咖啡上海华润时代广场门店。
东京建筑事务所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在设计日本代官山茑屋书店时,就利用了这一点。设计师们在店内使用了大量的落地窗户,让门外的行人可以对店内的情况一览无遗,而店内消费的顾客也可以看到熙攘的人群。另外一家位于地铁站旁的茑屋书店也是如此,设计师把一排红色长椅安排在了橱窗边,为了可以实现门店内外人群的互动。
“当你看到这里有人坐着时,你也想进来和他们一起坐坐。这似乎是一种自然反应。”设计师Astrid Klein说。
茑屋书店代官山店。
在这家新开的Seesaw门店,你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元素。保坂猛把门店角落的位置,利用近似榻榻米的元素,设置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你可以在这里看着街上的人群独处而不被打扰;而街上的人,很自然地也可以看到正在喝咖啡的顾客。
从本质上说,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具有“社交属性”。人们喜欢群居生活,哪怕独自生活在城市之中,也常会让自己置身于热闹之中。社交网络的走红则是最好的例证,互联网帮助人类构造了一个又一个虚拟的社群。而这种社群与人流概念,也正不断渗透到商业零售之中,哪怕是一杯咖啡所建立起的联系。
这似乎有点像是当下人们热衷于讨论的“流量”。但当“流量”概念投射到线下体验时,它的价值不仅仅是带来转化。更多地,似乎是让你在一个品牌通过设计,产品和一些门店巧思当中,回归到人群当中,感受真实的社群生活,而短暂忘记了微信朋友圈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