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次都能成功應對挑戰”——專訪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

新華社

text

專訪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新華社記者姚劍鋒攝

【亞太日報訊】(記者陳夢陽 呂冬 閆平)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召開前夕,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主席克勞斯·施瓦布8日在大連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他表示,多次看到中國面臨似乎難以逾越的困難,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解決這些困難的決心和信念,使得中國每次都能成功應對挑戰。他相信,中國經濟前景依然光明。

從1979年起就開始研究中國經濟的施瓦布對中國經濟格外關注。他認為,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改變。“中國現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加上不斷崛起的印度,現在亞洲正在回到工業革命時代之前作為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這就要求在國際治理體系上有所反映。”他表示,世界經濟論壇的目標之一就是推動這一進程,使國際治理體系能夠反映真實的地緣政治現狀。

“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以及亞投行的成立。這不是對現有的一些國際機構的挑戰,而恰恰是補充。”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施瓦布表示了毫不掩飾的讚賞。他說,亞歐地區有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中國能夠在這一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上發揮領導作用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中國不僅僅為自己,而且也在為整個地區的發展盡力。“我希望看到火車連通中國和歐洲。”

施瓦布曾多次說過他是中國經濟的樂觀派,如今,他依舊不改初衷。“我仍然是中國經濟的樂觀派。”他認為,長期保持經濟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這也是中國的經濟體量決定的。他舉例說,即使同一速度,在一萬億美元和十萬億美元基礎上的增長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中國的經濟轉型是必須的,即從生產主導型轉向消費引導型,而且更少地依賴出口。“中國目前的發展速度仍然是令人尊敬的,許多國家羨慕中國的經濟發展。”

談到國家間的經濟競爭,施瓦布認為,未來競爭將主要在創新和綠色經濟的基礎上,中國經濟也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他認為,中國在這方面有很大潛力,每年數百萬的高校畢業生使中國有能力追趕世界潮流。“關鍵是我們要認識到科技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就經濟談經濟。這次會議,我們帶來了不少最新技術,就是讓與會者看看,這些技術將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和未來。”

就在施瓦布接受記者採訪的訪談間外,一些最新研製的機器人正在會場內吸引著大家的目光。

施瓦布說,人類正在經歷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這場科技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包括網際網路、人腦研究、虛擬現實、機器人等,涵蓋多個領域,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單個產品的創新,而是整個體系的創新。

對於如何在科技創新時代保持或重塑製造業的競爭力,施瓦布建議,關鍵在於科技得到應用的速度。他說,中國政府正在採取很多措施推動用科技改造各個行業,但我們要意識到,這不僅僅是生產本身,還關乎技能,需要重塑勞動者的技能。

對於中國經濟目前遇到的困難,施瓦布表現出一如既往的樂觀。他相信,只要中國目前的許多政策執行到位,中國會繼續向前。在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報告裏,中國的競爭力已經排在世界前列,結合中國的市場、創新能力,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前景依然光明。

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將於9月9日至11日在大連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出席開幕式併發表特別致辭。來自90個國家的超過1700位嘉賓將參與本屆年會。目前,俄羅斯副總理特魯特涅夫等各國政要已陸續抵達大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