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葛红亮
随着孟加拉雨季的日益临近,该国难民营中“罗兴亚人”的处境引发了联合国的高度关注。“罗兴亚人”问题作为一个甚为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它的解决不可能一撮而就,既面临着多重复杂的内部因素与挑战,又不得不面对微妙的国际舆论压力。虽然这一问题自2017年11月中国提出“三步走”方案以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缅甸若开局势总体上趋向稳定;缅甸与孟加拉国在难民审查与接收也达成了协议,并在12月建立了双方联合工作组。然而,两国之间的难民审查、遣返与接收工作实际上并未有效开展。在这一情势下,国际社会对“罗兴亚人”问题的关注不断趋高,“罗兴亚人”问题发酵过程中的国际舆论角色也越来越值得细致探讨。
罗兴亚难民
4月2日,在民盟政府执政满两周年之际,昂山素季特别作了电视讲话。在讲话中,“罗兴亚人”问题被映射提及,她坦承面临巨大压力。 如今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政府面临的主要压力有三:经济发展缓慢、“民地武”问题与“罗兴亚人”问题。在“罗兴亚人”问题上,联合国与西方社会的“感情用事”及显著的人权色彩则是昂山素季备受指责的重要原因 。昂山素季因获“诺贝尔和平奖”、欧洲“萨哈罗夫人权奖”等荣誉,在西方的舆论中有着“人权女神”的晕轮效应,认为她在“罗兴亚人”问题上应表达出与西方人权思维一致的态度,及时“停止”在若开邦的暴力与改善“罗兴亚人”的生存处境。
然而,随着若开局势的持续发酵,昂山素季与西方舆论的间隙徒生。美国、欧洲与联合国的舆论均朝着对缅甸政府不利的方向发展。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共和党主席库克批评她对罗兴亚人的遭遇“不屑一顾”,进而他认为,美国或许是时候对缅甸进行“政策调整”了;2017年11月15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蒂勒森到访了缅甸,他希望缅甸对若开局势进行令人信服的调查;联合国缅甸人权事务特使在入缅考察后,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关于若开邦事件的报告,但缅甸政府认为该报告严重偏袒孟加拉国和罗兴亚人,因而在2017年12月20日决定禁止她再进入缅甸考察。在美国与联合国的舆论场中,缅甸若开邦发生的是针对“罗兴亚人”的“种族清洗”,而这一指责也近乎是西方国际舆论的主流。
昂山素季
西方舆论的“感情用事”是基于显著的人权色彩,而罔顾了昂山素季及其领导的民盟政府执政以来在“罗兴亚人”问题上实际上付出的努力。在这一议题上,缅甸民盟政府的主要举措大致有下述四个:其一, 呼吁缅甸全民在这一问题上保持团结 ,昂山素季在多番讲话中均强调了这一点;其二, 开展官商合作,以实际的举措推动若开邦的救济与安置工作 ,据悉缅甸政府已经向商人们募集了数百亿缅币的资金来支持在若开邦开展救济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和养殖业、卫生医疗、就业和职业培训等领域实施重建、安置工作;其三, 缅甸民盟政府在执政之初就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优先审查国民身份的规范文件,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发放国民身份识别卡 ;其四, 进行了积极的国际努力,与孟加拉协商解决 。对此,缅甸联邦部长昂吞博士在接受缅甸访问时谈到,若缅甸和孟加拉两国能成功解决若开问题,西方国际舆论及国际社会将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向缅甸政府施压。
那么,由此来看,昂山素季及民盟政府纵然在这一问题上面临着军方塑造起来的民意与“政治正确”(“罗兴亚人”为非法移民,而非世居居民或难民)的压力,但秉持的态度实际上是积极的,其推行的相关举措也是积极的。然而,西方舆论对此视而不见,缅甸政府又该如何对待西方国际社会对若开事务的关注呢?
毋庸置疑, “罗兴亚人”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需要国际社会针对这一问题提供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和援助 。而这实际上应该成为缅甸政府处理与西方国际社会关系及争取积极国际舆论环境的衡量标准。例如,民盟政府与联合国前任秘书长科菲·安南领导的若开事务特别委员会之间就有着良好的互动,而该委员会也最终在报告中为缅甸政府提出了30多项建设性的意见。2018年4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古斯塔沃•梅萨-古德拉(Gustavo Meza-Cuadra)表示,缅甸如今已同意由安理会前往视察;而在联合国与孟加拉的相互沟通下,孟加拉外长如今已经应允,孟加拉边境地区科克斯巴扎尔(Cox's Bazar)联合国难民营里的“罗兴亚人”也将得到重新安置,以免他们在接下来的雨季中遭受洪灾与疾病的威胁。
可见,在“罗兴亚人”问题上,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需要双方展开建设性的互动, 缅甸(与孟加拉)政府保持与国际社会沟通,及国际社会本着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提供无条件的人道主义援助,二者缺一不可 。
作者简介:葛红亮,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亚太智库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