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奧巴馬"認錯" 全世界"呵呵"

亞太日報

text

美國總統奧巴馬資料圖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蔣國鵬

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道理不光中國人明白。

2016年的春天,奧巴馬開始梳理自己的執政表現。他也清楚,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年,通常不太適合在內政外交領域繼續出手放大招,確保善始善終、平穩結束任期才是正道。

於是,便有了這則新聞:奧巴馬在福克斯電視台訪談節目中承認自己任內“最糟糕的錯誤”,就是在軍事介入利比亞後並未對該國戰後亂局做出相應“規劃”。

美國總統“認錯”殊為不易。然而,需要看到,雖然奧巴馬承認美國在軍事介入利比亞後的“規劃”方面犯下大錯,但仍堅持軍事介入行動本身沒有問題,是“正確之舉”。

2011年11月25日,一位居民走在利比亞蘇爾特的街道上。 新華社記者覃海石攝

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軍事介入,促成該國反對派推翻卡扎菲政權。此後,利比亞派系衝突加劇,“伊斯蘭國”等恐怖和極端勢力借機做大。

今天,利比亞已經成為“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之外的最大盤踞地。大約6000名恐怖分子以卡扎菲故鄉蘇爾特為基地,向利比亞內陸乃至北非地區不斷滲透。

對於當前利比亞情況,奧巴馬想必清楚、肯定後悔,“認錯”也屬正常。不過,如前所述,奧巴馬“認錯”在於後悔未及時跟進“規劃”,而非軍事介入本身。

2011年4月10日,卡紮菲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出席會見活動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法新社

退而言之,如果再給奧巴馬一個機會,讓他決定是否對卡扎菲主政下的利比亞進行軍事介入,他仍會做出“介入”選擇,並要求美軍按照“規劃”推進利比亞戰後重建。

如此,利比亞就一定能夠實現穩定與良治?發生在阿富汗、伊拉克的事情,足以回答這個問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奧巴馬總統頗以“親手結束”這兩場戰爭為榮。

既然歷史不容假設,不妨回到現實。七年前,奧巴馬打着“改變”旗號上台,誓言令國家擺脫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金融危機泥潭,重振美國全球領導力和競爭力。

不可否認,奧巴馬執政七年來的表現不乏亮點,包括對內推動經濟企穩向好、推行醫療改革、促成同性婚姻合法,對外推進美古關係正常化、推動伊核問題政治解決等。

2012年9月11日,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遭當地示威者衝擊,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在事件中死亡。資料圖片

但要看到,在關閉關塔那摩拘押中心、推動移民改革、控槍等問題上,奧巴馬至今未能兌現對選民的承諾。而其糾結的對外政策實踐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着世界的不安。

與喬治·W·布什政府把自己國家“生生拖進”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泥潭的“損人害己”做法不同,奧巴馬政府所推行的“離岸平衡”尚未給自己國家帶來難以承受之傷害。

通過“離岸平衡”,美國得以在減少實際軍事投送前提下,借助代理人之力,實現在相關地區和國家利益的最大化,進而確保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及競爭優勢。

在中東地區,奧巴馬政府以地緣利益為目的,以民主價值為導向,以國家實力為推手的干涉,加速打破中東保持動態穩定所依賴的秩序與平衡。中東由此陷入“大動盪”。

一場“阿拉伯之春”竟令多個國家遭遇最寒冷、最漫長的“冬天”。

2015年10月21日,在利比亞的黎波里,數十名非法移民被捕後坐在海岸警衛隊營地內。 新華社發/哈姆紮·圖爾基亞攝

數千公里外的美國首都華盛頓,潮汐湖畔,櫻花怒放,春色盎然。

這個春天,很可能是奧巴馬在白宮的最後一個春天。作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他應該為自己鐵定被載入史冊而感到滿足,即便不少人認為,他在任八年基本算是一事無成。

至於奧巴馬的執政得失,相信歷史會給出評價。古今多少事,都能付笑談中嗎?可以確定的是,對於奧巴馬這次“認錯”,我們“呵呵”一笑,就足夠了。

責任編輯:李夢歌

作者簡介:

作者蔣國鵬,新華社國際部記者,曾常駐耶路撒冷、華盛頓。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