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李寒芳)將黃豆大小的丸藥用新鮮的生薑汁化開,穩穩地貼在後背上大椎、肺腧等6處穴道,然後用膠布固定。不到一分鐘,謝茂源動作嫺熟地為6歲的王安琪貼完今年的“三伏貼”。
7月18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按中醫說法,三伏天是一年中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日子,用藥膏敷貼在相關穴位上,藥物透過皮膚、穴位進入人體,可以溫陽散寒、扶助陽氣,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貼“三伏貼”是老北京的傳統,因此王安琪近日入伏前在母親的陪同下前來找謝大夫貼“三伏貼”。特別的是,為她施治的是一位來自台灣的中醫師。
“中醫的根在大陸。”正是抱著這樣一個念頭,在台灣已有幾十年臨床經驗的謝茂源於2002年來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中醫藥碩博學位。學習期間,他結識了許多同樣以傳承中醫為志業的台灣同學。由於台灣方面不承認大陸醫師學歷,臺生們回鄉就業無望,於是大家就有了在大陸開一家台灣中醫診所的想法。
2010年4月23日,謝茂源和同學們在月壇南街終於親手點燃了北京天承金象中醫診所開張的爆竹。診所是兩岸合作的第一家中醫診所,全部硬件設施由北京金象復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謝茂源和台灣醫師們負責技術。診所11名醫生全部來自台灣,其中6人常駐北京,5人北京、台灣兩邊出診。
“小而美”的診所門廳處,鑲挂著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親筆題詞“手到病除”和“儒術天心”,高懸著的衛生部門頒發的執業許可證上,赫然標注著“主要負責人謝茂源”。
從一開始門可羅雀,到今年5月有1097人次上門看診,謝茂源和同仁們靠的是服務與患者對療效的口耳相傳。為了加強與患者的聯繫,謝茂源“與時俱進”地開了微信,689位微信朋友中多為患者。為了區分,他給每位患者都加上“失眠”、“哮喘”等備註。
名為“老謝中醫”的微信朋友圈時常會發佈一些養生的內容,比如治療便秘、“女性夏季如何避免宮寒”。他說,今年診所對宮寒婦女提供特別穴位敷貼法,容易冬天手腳冰涼者均適宜做三伏貼,也為大家提供三伏茶、三伏藥粥的配製。
謝茂源也是“曬娃黨”,不過,他“曬”的是別人的“娃”。比如朋友圈裏一張“初為父母的喜悅”的照片,曬的就是別人憨態可掬的娃,像這樣的照片很多很多,都是經老謝看診後喜得麟兒的父母傳來報喜的。
在與患者的互動中,老謝感受著執業的快樂。他在一條微信中寫道:“今天第一次週休二日在月壇診所上診,第一位是徐太太懷孕11周,拿著正常的檢驗報告給我看,高興幸福無比,讓我感染到正能量,後面又來了呂太太經我的調理懷孕了三個月帶腦梗塞的父親來看診。看了二個孕婦後,雖然診所外排著大隊人馬等我,還是能滿懷快樂。”
“單獨兩孩政策放寬以後,一些高齡婦女想生老二找我看診的人更多了。”老謝笑著說。看好“兩孩商機”,謝茂源還打算再接再厲,今年在安定門推出“月子中心”,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中心主打“台灣坐月子”品牌,意在面對廣大的中端消費者,針對產後孕婦的調理和嬰兒的照顧。
創業有成,謝茂源在總結經驗時說,台灣醫生在北京坐診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因為進入大醫院工作很難,自己創業也面臨著“天時、地利、人和”的限制,只能靠醫術、醫德不斷累積患者的信任。
“中年植杏林,早晚見成蔭。”夏陽照耀下,京城街道邊綠意盎然、鬱鬱蔥蔥。老謝期待,這片台灣生、大陸澆灌的杏林能夠紮根於此,為台灣醫師施展才華提供一個平臺,也讓台灣中醫的貼心、細緻更好地服務大陸民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