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6月23日電(記者桂娟)隨著中國大運河、絲綢之路先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十三朝古都洛陽一天“收穫”兩項世界文化遺產。作為萬里絲綢之路和中國大運河唯一的交匯城市,古都洛陽再次聚焦世界目光。
在中國大運河項目中,洛陽有含嘉倉遺址、回洛倉遺址入列,這兩座大型皇家糧倉遺址,排列有序,規模宏大,有力印證了隋唐大運河保障重大軍事行動和經濟開拓的重要功能。
在絲綢之路項目中,洛陽“一城一門一關”入列,即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3處遺址是絲綢之路從開通、發展到繁榮、鼎盛時期的重要載體和典型代表。
至此,洛陽已擁有龍門石窟、大運河、絲綢之路3項世界文化遺產。
大運河、絲綢之路在洛陽交匯,隋煬帝功不可沒。隋煬帝即位後,為鞏固國家統一,有效控制江南地區,特別是掌控調配江南富庶物資,下令開鑿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以通濟渠、永濟渠為“人”字狀兩大撇捺延伸,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達餘杭(今杭州),全長2700多公里,成為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隋唐大運河的開通,對加強隋唐時期南北經濟、商貿往來、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起了重要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隊長石自社說,“而洛陽城的修建,使國家政治中心東移,絲綢之路起點自然延伸至洛陽,來自西域的客商雲集洛陽,通商貿易、文化交流,隋唐洛陽城成為當時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和商貿中心。”
中國大運河、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啟動以來,洛陽克服了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文物維修、展示利用、環境整治等各項申遺準備工作。申遺還煥發了洛陽市民的文保意識,自發組織了“重走絲綢之路文化采風”“班超出使西域大典”等活動。
為使公眾深入了解文化遺產的內涵,洛陽完成了漢魏洛陽城宮城西南角展示工程、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升級改造一系列保護展示工程,一個集文化、休閒、旅遊於一體的回洛倉考古大型遺址公園也正在興建,不久的將來,著名的“隋代糧倉”,將以令人震撼的壯觀規模呈現在世人面前。
洛陽大遺址保護辦公室、申遺辦主任王閣說,絲綢之路、大運河申遺成功是洛陽多年的夢想,洛陽將此為新的起點,共同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