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刘世龙
近日,科学家宣布长江白鲟已灭绝一事引发广泛关注,2020年1月17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对此回应说,“深感痛惜,这反映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
刘友宾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实行了最严格的栖息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截至2017年底,中国各类陆域保护地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实现了爱知目标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17%的目标。
在一些保护区中,消失多年的金钱豹、梅花鹿、锦鸡等物种重新出现,中国政府还通过立法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纳入生态保护地范围,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刘友宾还介绍称,2019年,在全国1940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2014年,原国家环保部发布的首个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2.8亿居民仍在使用不安全饮用水。生态环境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899个县级水源地3626个问题整治完成3624个,三年多累计完成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改,7.7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
目前,我国农村“千吨万人(日供水千吨或服务万人)”规模以上饮用水水源共10630个,68.5%完成保护区划定。长江经济带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共10353个,71.2%完成了保护区划定,为我国公民的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长江流域和渤海入海河流排污整治方面,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指出,2019年我国全面完成了长江流域2.4万公里岸线、环渤海3600公里岸线及沿岸2公里区域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目前,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1.7%,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长江流域、渤海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分别由12个、10个降至3个、2个。
此外,城市水体黑臭作为当今我国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2015年4月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道,到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要求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要得到消除。
张波对此表示,2019年我国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活动以来,总体治理效果良好。截止目前,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建成区共有黑臭水体2899个,消除86.7%。其中,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有黑臭水体1063个,消除96.2%;259个其他地级城市有黑臭水体1836个,消除81.2%。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有黑臭水体1372个,消除87.0%,其中12个重点城市消除95.6%,其他地级城市消除84.3%。黄河流域4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有黑臭水体253个,消除88.5%。
对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51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张波介绍到,县级以上城市应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等20项任务已按时限要求完成,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等31项工作任务还在推进中,目前31项任务均不同程度的取得了积极进展。”
此外,会上有记者提及长江“三磷”问题的整治效果,张波表示,截至目前,长江经济带存在问题的281家三磷企业,172家已经完成了整治,剩余的企业还在积极整治中。目前,长江经济带以总磷定类的超标断面,已经由137个减少到10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