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海德源自行车队在西宁市城东区的一处绿道骑行。 张添福 摄
中新网西宁3月3日电 题:青海骑行者“车轮”丈量高原城市发展速度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冬春之交的高原城市青海西宁,天气转暖,但植被依旧枯黄。一支骑行队伍,迫不及待整装出发。
这支骑行队伍来自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中庄村。
都可元是这支骑行队伍的创始人之一。当初,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骑友共同骑行,而更多人看在眼里,跃跃欲试,骑行队伍不断壮大。为了互相照应,他们建立微信群,2020年3月,他们成立青海德源自行车队。
“我们的队员基本上都是五十多岁,也有六十多岁的。”都可元介绍。而中新网记者采访当日,甚至有一位七旬的骑行爱好者,报名要求加入车队。
即便骑行“队服”五花八门,但他们却拥有共同的“为了健康和快乐”的初衷。“我基本告别了‘三高’,体重从180斤控制到120斤左右,好多身体的老毛病都没有了。”都可元说。
58岁的都可元精气神十足,与同龄人相比,年轻不少。他将其归功于骑行带来的“魅力”,“我发现骑车比不运动,至少年轻十岁。”
仅骑行一年,就让曾经“一年住两次院”的张生坚,体重减轻二十多斤,“身体轻松多了,甚至在海拔3000多米也没有了高原反应。”
车轮不断引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外,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飞跃,也让自行车队队员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骑行便利。正因如此,在西宁市城东区,越来越多骑行爱好者,自发组成或大或小的骑行小组。
“不管骑到哪,往城市的哪个方向走,都有绿道。”在都可元眼里,这是党和政府对普通民众的“心意”。
“西宁的北山、南山、西山……去山上骑,都有路,”张生坚说,“相比开车,骑行能看到更好的风景。”
不止于受益城市四通八达的绿道,骑行者们正用“车轮”丈量城市发展速度。
中庄乡党支部是西宁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据悉,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51年1月,中庄乡中庄村发展了村民唐正福、孙生财、史广禄3名党员,并于1951年7月15日成立了中庄乡党支部。
在党史馆里,陈展的照片、文献、实物,特别是影像资料中的民众生活环境,与如今骑行者们骑行的城市,有天壤之别。
“五年来,我们加速推动城市空间重构,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城乡面貌焕发新颜值。”青海省政协副主席、西宁市市长张晓容此前在该市两会中说,“十三五”以来,是城市空间实现战略性拓展、建成城市道路最多、城乡基础设施改善最大、清洁西宁成为城市名片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持续筑牢城市绿色本底,努力让绿水青山常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张晓容表示,这是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扎根、建成公园绿地最多、绿化向美化彩化转变的五年。
日前召开的中共城东区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经济持续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增进群众福祉,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提升城区品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跑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棒”。
骑行时间不长,但张生坚心生一个长远的计划,“我还准备骑行中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