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冲突关键:谁都不想走向战争

新京报网

text

战争没有赢家,而只能走向多输。

新京报漫画/赵斌

时事访谈

【关注中东局势】

美伊关系,一天内坐上了过山车。

先是当地时间7日,伊朗外交部发布消息称,将重新全面遵守伊核协议。正当各界认为迎来转机之时,次日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连续发射两拨火箭弹袭击美军驻伊拉克基地,美国防部则证实,至少发射了12枚导弹。

而在擦枪走火之后,伊朗外长扎里夫又表示,自卫行动已经结束,不寻求事态升级或战争。

双方都会有节制

新京报:中东局势缘何在数日内陡转直下?

连清川:在我看来,美伊此次的对抗可以看作一个意外,是在双方战略规划之外的事件。事实上,“定点清除”苏莱曼尼,并不符合美国对伊朗的长期战略需求。从伊朗的角度上说,苏莱曼尼刺杀事件也并不会对其美国战略产生决定性影响。但从情感和国内需求上来说,伊朗是必须要反应的。双方对于彼此的行动,都会有节制,而不会引发全面战争。

刁大明:从我个人观察而言,美国袭击导致苏莱曼尼身亡,并没有本质上改变美国与伊朗对彼此的基本战略判断,也并没有改变美国与伊朗双方都不希望发生大规模正面军事冲突与对抗的基本定位。

但现在伊朗国内反美情绪高涨,决策层虽然战略清醒,但必须有所行动,回击美国、回应国内诉求。所以,伊朗应该会选择国内能“接受”、美国会“难受”但还可以“忍受”的打击方案。目前看,最新的针对美国在伊拉克基地的袭击大概属于这种情况。

陈季冰:从这次袭击来看,伊朗的行动仍然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另外,伊斯兰革命卫队警告称,如果美军对这次袭击采取报复措施的话,伊朗将向美国本土发动攻击。这听上去确实气势汹汹,但我听出的弦外之音更像是呼吁彼此都克制,下一步用外交手段解决这次危机的喊话。

美国会如何应对

新京报:目前,伊外长有意到此为止,但面对袭击,特朗普是否也正遭遇“极限施压”?

刁大明:是的,接下来就要看美国的回应了,如果激烈回应,那的确会导致事态升级;如果回应也相对克制,甚至出现了将美国驻伊拉克美军重新调动的情况,那也不排除事态会峰回路转。

一方面美伊目前都需要一个有效管控冲突的方法和路径,目前看已经有了几种选项,关键是要不要选择;另一方面,任何一方特别是美国在非理性下的决策,的确都会导致事态不可逆的负面发展,这种情况仍不能排除。

陈季冰:我的观点略有不同,我认为下一步局势主要取决于伊朗。特朗普上台后采取的实际上是全球性的收缩战略,只不过他惯常喜欢以进为退、以攻为守的交易技巧,令他看上去很强硬的样子。本质上,特朗普是想卸掉美国在海外的“包袱”(这些都需要支付高昂成本),而捞回更多实际利益。

考虑到还有11个月就要大选,他就更不愿意冒险发动一场大规模海湾战争了。但很多情况下,事态的发展往往不受主观意愿的控制,就算美国这样的霸权国家也控制不了。万一伊朗采取破釜沉舟、玉石俱焚的强硬回应,那么特朗普就会立刻变得骑虎难下。哪怕仅仅为了大选,他也不能在敌人面前示弱,只能硬着头皮一战。

当然,从前几天伊朗领导人与各大国频繁的电话外交以及四处派遣特别使节的行动来看,它目前似乎仍然希望停留在赢得外交同情的阶段。想来这件事情对伊朗政权来说有些猝不及防,它内部对下一步如何反应,显然也有激烈的分歧。对永远心高气傲的波斯人来说,悄悄咽下这口气很难。然而猛烈报复的后果又是凶多吉少。

就目前的形势看,伊朗很难再经受任何重大的外部打击。这些都意味着,伊朗的行动空间非常有限。

冲突会冲击国际市场

新京报:这一次冲突,将对中东局势和国际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连清川:冲突首先对国际市场产生了强烈冲击,由此导致了原油、黄金甚至是比特币的上涨,但这仅限于短期的市场波动,如果事态可控,那长期影响并不大。不过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心理影响,就是石油输出国对于美国中东政策的不确定性心理增加了。这种心理影响或许会进一步冲击全球化的进程。

此次冲突,目前看还会控制在有限冲突范围内,但对于伊朗国内局势和中东局势,都会产生比较深远的地缘格局影响。美国的中东和欧洲盟友相对收缩,而美国的整体中东战略,也会有比较大的调整。

陈季冰:倘若真的走到了(战争)那一步,前景就扑朔迷离了。在沙特-以色列轴心的热心参与下,伊朗政权可能会遭到重创。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会再次遭到不小打击,比如俄罗斯和伊朗支持的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也可能倒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可能会再次陷入泥淖当中。这是各方,包括美伊都不愿看到的。

因此,中国、俄罗斯、欧盟等重要国际力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斡旋作用。归根结底,战争没有赢家,而只能走向多输。

□新京报时事访谈员 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