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內地資金退潮帶衰香港樓市:已跌去11%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英媒稱,在香港,多數人都居住在狹小逼仄的公寓中,與它們相比,紐約或倫敦的公寓宛若宮殿。盡管如此,香港依然贏得了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的頭銜。

據參考消息引述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對于這塊前英國殖民地而言,這是一份沈甸甸的“榮譽”。在這裏,買間最不起眼的公寓也至少要花掉你100萬美元,而永遠渴望收入最大化的開發商已計算出,還可以將公寓建得更小(僅46平方米),向大量稍微不那麽富裕的購房者出售。

報道稱,但香港的房地産業大廈正在顯現裂痕。房價正在升至越來越不可持續的新高度。香港對外國購房者的限制以及內地對資本管制的收緊,正開始抑制購房衝動。來自內地的資金已經提振了從悉尼、倫敦到紐約的房地産銷售。

以負擔能力爲例。Demographia的國際住房可負擔性調查顯示,去年第三季度,香港房價中值是家庭稅前年收入中值的19倍,居世界第一,而位列第二的悉尼房價收入比爲12.2倍,第八名的倫敦爲8.5倍。

算上2003年至2015年9月峰值期間、以及隨後至今的資産通脹,香港房地産價格飙升了370%,供應有限、創紀錄的低利率以及來自內地的資金都強有力地加劇了房價漲勢。

結果如何?與世界各地年齡介于18歲至35歲之間的千禧一代一樣,香港千禧一代與父母同住的時間更長了——往往一直住到自己結婚爲止,而婚後仍與父母同住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外國購房者也開始泄氣。這並不奇怪。地球上沒有幾個地方花這麽多錢只能買下如此小的空間。如今,許多人正帶著現金轉向歐洲、日本尋找相對便宜的房子。

2012年10月實施的對外國購房者和投資者征收稅率爲15%的印花稅的政策,進一步抑制了購房欲望。該政策旨在爲呈螺旋上升的房價降溫,在某種程度上,它已經起到了作用。交易量下降,價格趨穩,而房地産中介叫苦不叠,稱這一政策扼殺了二級市場。

報道稱,但與即將襲來的寒風相比,這些問題就顯得無足輕重了。這一次的寒風來自內地——它正在關上資金的水龍頭。去年8月中旬,人民幣兌美元彙率一次性下調2%,對全球市場造成震動,自那以來人民幣已貶值5.8%,處于持續疲軟狀態,而且許多人認爲人民幣未來還會進一步貶值,甚至可能再次出現彙率下調。

作爲應對,中國加強了資本管制,增加資金外流的難度,同時更加堅定地執行配額制,收緊海外投資申請程序。

中國的反腐運動也産生了影響,通過追蹤資金外流軌迹,大大減少了資金在海外的藏身之所。在上述所有因素的作用下,跨境流入香港房地産市場的資金變得越來越少。

報道稱,香港房地産業已經出現了危險信號。2月份,新界的一塊住宅用地每平方英尺價格比半年前的類似地塊低了近70%。

據中原地産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香港房價比去年9月高點低了11%。

開發商的口氣開始變得越來越悲觀,較爲樂觀的中介則用一句口頭禅鼓舞自己——富人永遠是富人,他們總能找到合法途徑規避資本管制。

這話的確是事實,但同樣是事實的是,中國內地的資金正在枯竭,收益率已受到擠壓,購房對許多人來說仍遙不可及。

正如美國投資家沃倫·巴菲特所言:“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報道稱,中國內地的措施將讓香港房地産市場暴露出大批裸泳者,倫敦、紐約和溫哥華的房地産市場很可能也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