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部分高考學子受“高考後綜合症”困擾

text

新華社長春7月8日電(記者張穎

劉碩)“等待錄取結果的過程讓我很焦慮,做事情很難靜下心來。”今年參加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的長春市考生王琳璇說。

王琳璇今年取得了高出吉林省重點院校錄取控制線80多分的好成績,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他選擇了自己一直比較中意的學校,被錄取應該不成問題,但王琳璇覺得,等待錄取結果的過程十分痛苦。

對於像王琳璇一樣的中國高考考生來說,由高考帶來的憂慮、緊張等情緒,往往會從高考前一直持續到高考錄取結束。心理學專家把這樣的症狀稱之為“高考後綜合症”。

據了解,有些考生因為擔心考試而表現出緊張、煩躁、易怒、坐立不安等,有些考生則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沮喪、抑鬱,甚至有些人已經從大學畢業很多年,依然會被這種緊張的情緒困擾。

在“高考後綜合症”面前,一些考生家長也未能倖免。“公佈成績後,女兒發現自己的成績與平時相差30分,吃不好、睡不好,一直自責,還把自己關進房間不出來。我也一夜急白了頭髮,不知道上哪所學校更合適。”45歲的張光明指著自己發白的鬢角說。

在中國,人們習慣於把高考比作“獨木橋”,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關卡。不少家長為了孩子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流露出的期待給考生帶來了不少壓力。

吉林大學心理係教授胡遠超表示,高考是一個重大的心理應激(壓力)源,在很多時候超越了應試本身,成為學生家長寄託自己人生價值、希望,以及尊嚴的一個點。這也是很多考生在高考後擔憂考試成績、錄取結果,進而患上“高考後綜合症”的原因之一。

不過,也有人因為考後過於興奮和放縱而患上“高考後綜合症”。“我和同學白天打遊戲,晚上喝酒看世界盃,由於作息不規律,導致胃腸不適應,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療。”高考生房奕鵬說。

“‘高考後綜合症’的出現,社會有一定責任,應該盡可能淡化高考的決定性作用。”長春市二實驗中學心理教師康成認為,社會各方面對於高考的意義過分關注甚至渲染,這種情況應該被重視並改善。

至於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治愈“高考後綜合症”,教育經驗豐富的長春市中學教師孫玉範表示,社會、學校、家長都應儘量給學生創造輕鬆的環境,不要過多強調高考的重要性、緊迫性,而是多與學生們暢談理想和未來,讓學生們感受到希望的存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