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仙境,一面險境——印控喀什米爾印象

APD NEWS

text

在南亞次大陸最北端,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塊的神秘而美麗的區域——喀什米爾地區。正是這個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萬的地方,讓印巴兩國三次兵戎相見,也從此被人為分隔為印控和巴控兩塊。如今,在國際社會看來,喀什米爾不僅依然被稱為全球軍事衝突高發區和核戰爭的潛在導火索,頻繁的爆炸、槍擊、綁架更讓它成為“是非之地。

夏季人間仙境****冬季童話王國

  印控喀什米爾是“險境與“仙境的矛盾混合體。喀什米爾境內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群山環繞,夏季涼爽,空氣清新。雪景、河流、湖澤和奇花異果讓無數遊人流連忘返,喀什米爾也因此有“東方瑞士的美譽。

而在冬天,整個湖水都結冰,被一片白皚皚的冰雪覆蓋,居住在船屋的人們在冰上打洞,提水洗衣做飯。

特別是在斯利那加南部郊區的帕哈甘姆地區,這裡在冬季簡直就是一個雪白通話王國。這裡的人們把自己的房子刷成五顏六色的,而且房子的結構非常不同於印度其他城市的風格,這裡的房子多為三角形的尖頂,有明亮的大窗戶,主體都是長方形的。人們很注意保暖和採光。這裡的街道依山而建,總有騎著馬的外地遊客,也有放著成群的羊兒的牧羊人。

這兒的人穿特定的喀什米爾地區傳統大袍,一般兩隻袖子總是空空地耷拉著,他們隱藏在袍子裡的手正握著肚子前的當地特色火爐——藤蔓編制成籃子狀,籃子裡還鑲嵌著盛著炭火的陶器。這裡分佈著不少的清真寺和蘇菲教聖人遺跡,隨處飄揚著象徵著伊斯蘭教的月亮和星星的綠色旗幟。

局勢緊張****令人擔憂

這是一個被監視和控制的區域,我這樣的外國記者的到來是非常敏感的。不久,印度員警就來我到我入住的旅館,接著德里的員警不停地給我的穆斯林導遊朋友打電話詢問我的行蹤——她來這做什麼?是否會採訪分離運動的領導人去?每隔幾小時就追查一次,讓我們不勝其擾,我擔心:“我的到來給朋友帶來太多麻煩,我擔心我問的政治問題是否會給他們帶來禍害?

據朋友介紹,我到來的時間確實有些敏感。2月9到11日三天,全斯利那加將進行為期三天的罷工。這是去年印度政府絞死的一名喀什米爾“分離運動分子、也是2001年年底印度議會大廈襲擊案兇手默罕默德·阿夫紮爾(Mohammed Afzal)的一周年冥辰。

2月8日,我從斯利那加南部的帕哈甘姆回市區的主要公路上,我看見一輛一輛的裝載著荷槍實彈的士兵的軍用吉普行駛著。市區購物區的街道上也每隔幾步就有一名持槍的士兵巡邏著。

9日的斯利那加市,道路上車輛稀少,繁華街道閉市,人們也很少出門,如果要出門都要有許可證,或是車票之類的證明自己的目的地的文件。

待我離開斯利那加時,進入機場也要經歷一道道嚴格的安檢。除了基本的x光掃描行李和搜身之後,在這裡還要把包裡的所有物品一一拿出來檢查,錄音筆、相機等得打開看是否是真的電子產品等等。

在當地穆斯林家裡做客

我在當地朋友阿裡位於Bijbehara 小鎮的家裡做客。他家整個房子是很典型的傳統喀什米爾建築。木質結構,尖頂,還帶有一個進行祈禱儀式的塔樓。家中傢俱很少,客廳幾乎沒有傢俱,大家都席地坐在鋪著地毯的地上,在地上看書看報,在地上吃飯喝茶。食物主要是米飯和羊肉、雞肉、素材等。

清晨,我能聽到不遠處清真寺的做禮拜的音樂。早餐時,一位熟悉阿拉伯語的穆斯林長者來到朋友家,教家裡7歲的小女孩朗讀阿拉伯語的《可蘭經》。對於這些小孩子來說,一般只會讀阿拉伯語,但是不會說。他們認為只有阿拉伯語的《可蘭經》才是最正統的。

冬日,當地政府會搬到更加溫暖的“冬都——查漠。因而,作為“夏都的斯利那加的冬天除了蕭瑟就是無聊。寒冷的天氣讓當地旅遊業也因此受到影響。

冬天的達爾湖,遊客很少,很多船屋都空著,夏日清晨蔚為壯觀的水上集市也在冬季銷聲匿跡。即使那些達爾湖上的商店雖然開門但卻沒有顧客光臨。生意不好似乎影響他們的心情,一些人甚至不願被拍照,這跟熱情外向的印度教徒頗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