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需求已处于峰值平台期,碳减排压力推动其快速下降;石油需求于2025年前后达峰,峰值约7.3亿吨;天然气在2040年前保持较快增长。
12月17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50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下称《报告》)2020版报告,在碳中和情境下提出上述观点。
《报告》称,在碳中和情景下,中国石油需求将在五年后达峰,之后将出现较快下降,2050年降至3.1亿吨,年均下降3.4%。这比之前预测的石油达峰时间提前了约五年。
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在2040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到时需求量约为5500亿立方米,2020-2040年间年均增速2.8%左右。
《报告》称,天然气与其它能源载体转换灵活,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支撑,是未来能源系统保持韧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2025年后中国煤炭需求快速下降,2035年和2050年分别降至29亿吨和9亿吨。该情景下,煤炭将几乎全部以集中式利用,并配备CCUS技术(碳铺集、利用与封存)予以脱碳。CCUS等脱碳技术将全面进入商业化。
《报告》判断,到2050年,国内清洁能源(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八成,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约65%。
分部门来看,工业和交通部门的碳排放将在2025年前达峰;电力、建筑部门将在2030年前后达峰。
图表来源于《2050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
到2060年,工业和交通部门排放将不足10亿吨,建筑部门将完全脱碳,电力及其它能源转换部门通过使用生物质和CCS(碳铺集与封存)技术实现负排放。
《报告》表示,深度脱碳需要碳价、碳市场等新机制予以支撑。随着减排力度加大,碳价水平将不断提升,预计2060年将达500美元/吨。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工业部门及工业用能发生深刻变革,其中节能与用能结构优化将分别贡献碳减排的40%和60%。
2035年前,节能带来的减排贡献更大,大约60%。2035年后,工业用能结构将加速脱碳,2050年化石能源直接消费比重仅35%,较2015年下降37.3个百分点,其中氢能在高温、治金等难以脱碳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表示,适应能源低碳转型需要,需要不断推进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及数字化转型,创新能源市场机制、制度设计及政策引导。
《报告》还对世界能源在2°C温控情景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在2℃温控情景下,2050年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分别为4%、22%、27%和47%。化石能源将于2030年前后达峰。
世界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和本地化转型。2030年和2050年,全球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达28%和47%。
电力是增长最快的终端用能品种。2℃温控情景下,2030年和2050年,全球终端电气化率分别为28%和45%。发电结构加快清洁低碳化,2030年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分别超过52%和73%。
展望期内,全球CCUS技术将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主要应用于发电、工业等领域,2050年85%以上的化石能源发电设备将用上CCU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