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上半年净利翻番,警告硅料价格大涨将影响盈利

界面新闻

text

科创板光伏“第一股”天合光能(688599.SH)回A后业绩大增。

8月26日晚间,天合光能披露2020年半年报,1-6月实现营收125.5亿元,同比增长 16.6%;实现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245.8%。

上半年光伏产品业务销量,特别是境外高毛利地区的组件销量增加,是天合光能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天合光能实现出货5840 MW,同比增长 37%。天合光能称,海外高毛利地区组件销售增长显著:北美地区出货1071MW,增长超 238%;欧洲地区出货1720MW,同比增长 60%;拉美地区出货 508MW,同比增长162%。

近期,由于新疆疫情、硅料生产事故及安全自查等多因素影响,多晶硅价格已快速上涨到98元/公斤,较年初涨幅达34%,较5-6月的低谷上涨了66%。

对此,天合光能警告称,如果大型硅料生产企业出现不可预知的产能波动,或下游市场的阶段性超预期需求爆发,将导致硅料价格大幅波动,从而影响到硅片及电池片的价格,最终影响公司的成本及盈利能力。

在这次制造端普涨风波中,最受伤的是组件商和下游电站开发商。市场认为,组件商遭受此次涨价潮“卡脖子”后,重心将转移到加强自身垂直一体化的能力上,以减低上游垄断程度。

上半年天合光能在宿迁、义乌、盐城等制造基地布局 210mm 硅片大尺寸电池和组件产能。

天合光能的产能扩张仍在继续。截至半年报披露日,该公司已另签订宿迁6 GW 高效 210mm 大尺寸组件投资项目协议、盐城 10 GW 高效 210mm大尺寸太阳能电池投资项目协议。

按照计划,天合光能将在2021年底电池产能合计达到26 GW左右,其中210mm大尺寸电池占比达到 70%。

今年6月10日,天合光能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发行价8.16元/股,成为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涵盖光伏产品、光伏系统以及智慧能源的光伏企业。

截至8月26日收盘时,作为去年全球排名第三的光伏组件商天合光能,股价16.38元,总市值为339亿元。

从美股回A后,天合光能已接连收获多个大单。

7月初,天合光能与全球另类资产管理公司TPG旗下的睿思基金签署了一项光伏项目合同,预估合同规模约7亿美元(约合49.5亿元人民币)。多位光伏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该交易很可能成为史上最大光伏EPC订单。

上述交易约两成合同金额将在今年实现营收,剩余部分将在2021年及2022年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分批实现。这意味着,这项交易今年将为天合光能带来近10亿元收入。

7月21日,中国大唐集团发布2020-2021年度光伏组件战略采购中标结果公示。此次采购量达5.5 GW,天合光能中标其中2.39 GW,中标金额逾34亿元,成为本次招标中的最大影响。

但天合光能面临的财务压力依然不小。

据界面新闻梳理,2017-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2%、59.3%、65.2%和63.3%;负债总额分别为255.6亿元、175.7亿元、237.9亿元和268.3亿元。

债务融资已成为天合光能融资的主要来源。截至2020年上半年底,天合光能短期借款金额为81.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金额为7.4亿元,长期应付款金额为4.8亿元,合计约93亿元。同期,该公司货币资金金额为81.3亿元,小于债务融资合计金额。

作为老牌光伏组件生产商,天合光能在2014-2015年间挤掉英利,连续两年问鼎全球最大光伏组件商。彼时,一股因美股估值低而掀起的光伏中概股回归潮正在酝酿。

天合光能也决定撤离美股,开启回归路程。但其退市后未能及时上市,这期间形成的竞争“真空”,给予了同行们赶超的时间和空间,且资金压力日益增大。

2016年、2018年,天合光能先后被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赶超,目前位于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的第三位。

根据GlobalData数据,2016-2019年,新老大晶科正持续拉开与天合光能的距离,组件出货量差额依次为0.2 GW、0.6 GW、3.5 GW、4.5 GW。

2017-2019年,正是海外市场高速增长的红利期,晶科、晶澳、隆基股份等企业通过凶猛扩产抢占市场,但天合光能出货速度增长缓慢。

期间,天合光能组件产能分别为6.8 GW、7 GW和8.5 GW,产能利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依次为93.4%、85.9%和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