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還沒到中國科幻最好的時代

新華社

text

在科幻迷心中,他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明提高到世界級水準;在電影迷心中,《星際穿越》與他的概念不謀而合;在小說家心中,他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而在粉絲心中,他是親切又樸實的“大劉。

劉慈欣,圖片來自網絡

21日,《三體》英文版大中華區獨家發行在上海正式啟動,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三體》作者、連續8年獲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知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請他在描繪人與宇宙關係的同時,探討中國科幻的未來。

“對於中國的科幻創作而言,現在是向前展望、充滿希望的時代,卻不是最好的時代。劉慈欣說,中國科幻現在最缺的兩個東西是有影響力的作品和作家。

《三體》英文版發行,代表著華人的科幻作品也開始走入國際視野。可惜的是,從數據上來看中國在科幻產業上確實還落後很多。劉慈欣說:“僅僅從出版的市場規模而言,中國科幻文學的規模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電影等衍生產品的差距更大。

和《三體》在部分思想上不謀而合的《星際穿越》上映後,帶動了《三體》的又一輪銷售熱潮。記者在上海多家新華書店、季風書店等看到,《三體》第一部出現了斷貨。

《三體》《超新星紀元》等多部劉慈欣的作品,電影、電視改編權早年都已出售,當時科幻市場還比較冷淡,而現在科幻概念逐漸火熱,劉慈欣的知名作品《鄉村教師》更是交給了很有市場號召力的導演寧浩。

“中國科幻的真正繁榮、振興,需要一大批有影響力的作家,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能做得到的。劉慈欣說,而在中國,長期從事科幻文學創作的人非常少,以現在的科幻市場而言,想要養活一個專職科幻作家太難了。

正在上映的《星際穿越》,讓不少科幻迷大呼過癮。不過在劉慈欣看來,它還沒有到“神作的地步。

《星際穿越》劇照

“我給它打8.5分。劉慈欣說,它是今年比較優秀的科幻電影,和大部分好萊塢大片不同,不是靠特技取悅觀眾,而是有著優秀的科幻內核、構思和想像,是一個很純的“硬科幻。

不過從個人角度,劉慈欣坦言他更喜歡《地心引力》,而眾多科幻迷鍾情的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能打9.8分,諾蘭的另一部傑作《盜夢空間》打9分。“星際穿越欠缺的1.5分,是一開始故事節奏有點慢,而且科幻中有一些類似黑洞穿越等明顯的科學硬傷。

究竟何時才能有製作精良、屬於自己的國產科幻片,是不少科幻迷和影迷的期待。劉慈欣說,雖然國內電影界對科幻題材的關注依然不減,但科幻電影比較複雜、投資比較大,一些新奇的概念,即便是成熟的導演也不敢輕易嘗試,關鍵是中國的科幻創作資源還不夠豐富,沒法提供足夠的彈藥。“雖然我們沒什么經驗,但總得有開始。

如何從科學中得到更多奇思妙想的故事資源?在劉慈欣看來,是由繁入簡,只是源自“科幻迷單純的熱愛。

科幻創作不同於主流文學的創作,其評價標準更加多元:有人看重科幻作品的文學性,有人看重在科學上的嚴格性……而在劉慈欣看來,優秀科幻小說的內核在於創意。

《三體》之後,還能不能超越自己?這恐怕是很多書迷最想問,卻又最不敢觸及的話題。劉慈欣坦承,以創意為核心的創作註定是十分困難和痛苦的,“沒有瓶頸期之說,因為什么時候都很困難,尤其是很多科幻作家很可能很長時間都不能發表一個字,等待的就是一個石破天驚,至少讓自己興奮的創意。

此前,已經打算動筆的劉慈欣想到了一個設定,在月球上貼滿太陽能電池,再將這些能量用微波傳回地球,供給地球使用,可以提供很多故事資源。可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的一位科學家也提出了類似創意,他又停下了提起的筆。

這並非一個科幻作家面臨的問題,我們常提起科幻領域的四座大山,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系列、威爾森的《時間迴旋》三部曲和劉慈欣的《三體》系列,都並非是近兩年的作品,讓讀者興奮不已的新創意似乎越來越少見,科幻文學的衰落或許是全世界共存的問題。

科幻之源是科學,然而科技的發展,卻讓越來越多的人缺乏對其的神秘感和神奇感。“科學催生了科幻,如今卻是要殺死科幻。劉慈欣說,這對於科幻文學創作而言,不是一個不利因素,而是一個致命因素。

科幻的未來會在哪裏?劉慈欣認為形勢已經非常嚴峻,可他也沒有答案,我們亦沒有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