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市2015:誰在衰落誰在崛起

招商引资内参

text

【亞太日報訊】近期,“2015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視角下的城市排名”由東海證券、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金融重點實驗室聯合發布。該榜單從上市公司視角來衡量城市競爭力,榜單僅供參考。

2015年的中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的背景之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行業景氣度也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從今年發布的排行榜中可以看到,雖然綜合競爭力格局基本保持穩定,但部分二級指標競爭力排名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綜合競爭力排名中,湖北和陜西新進入榜單。根據過往幾期和今年的統計結果,目前基本已經形成了以北上廣等東部城市為代表的第一梯隊,其次是湖北、陜西等中部城市為代表的第二梯隊,最后是云南、廣西、甘肅等西部城市為代表的第三梯隊。

2015年城市競爭力排名呈現出來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反映了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現狀。以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為主的城市將很難重回城市競爭力榜單,而醫藥、消費、環保、傳媒等新興產業占比較高的城市開始在競爭力排行榜中嶄露頭角。

新興產業城市嶄露頭角通過對各項排名結果的分析看出,省級層面整體保持穩定,排名格局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只是個別省份的排名出現了調整。從地市級排名來看,雖然綜合競爭力格局基本保持穩定,但部分二級指標競爭力排名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報告顯示,在綜合競爭力排名中,省級方面前六強省份保持穩定,只是內部座次發生了微調,而湖北和陜西進入了榜單。從綜合排名的統計結果來看,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北上廣等東部城市為代表的第一梯隊,其次是湖北、陜西等中部城市為代表的第二梯隊,最后是云南、廣西、甘肅等西部城市為代表的第三梯隊。第一梯隊的形成是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多年積淀的結果,其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隨著國家層面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協同推進,可以相信,中西部將逐漸有更多的省份崛起。

報告還表明,在地級市排名中,西安、連云港和長春提升較快,并進入了前十名。究其原因,一是通過并購重組實現外延式高速增長,二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性有所提升。

在盈利競爭力排名中,省級方面變化不大,地級市中個別城市發生了較大變化,這種情況在往年也發生過。在省級排名中,四川和湖北進入了新的榜單,分別位列第9和第10位。在地級市排名中,通化、連云港、益陽提升較快。究其原因,一是上述三個城市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少,均在5家左右,因此個別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變動可能對結果產生較大影響。二是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多集中在醫藥和消費領域,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周期性行業盈利增速普遍不佳,而上述行業盈利增速相對較好。三是個別上市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和兼并收購,外延式擴張提高了盈利增速。

另外,成長競爭力排名變化較大,這與往年的情況相同。在省級排名中,北上廣重回前三甲,江蘇和湖北提升較大。在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增速出現分化,新興行業增速較高并多集中在以北上廣為代表的東部地區。在地級市方面變化較大,主要是因為該項目主要考察上市公司近三年財務盈利指標的變動。隨著近期并購浪潮的興起,單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往往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就造成了上市公司數量較少的城市排名容易發生較大變化。在地級市排名中,自貢、長春、揚州、赤峰、西安、荊門和吉林提升較多。而上述城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往往較少,并且無一例外地都有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和兼并收購,外延式擴張對增速產生了顯著影響。

在創新能力和民間資本活躍度競爭力排名中,省級方面變化不大,地級市方面則變化較大。在省級排名中,天津和安徽進入了前十位。而在地級市排名中,惠州、鞍山、益陽和江門提升較快,這主要是受到上市公司數量較少和IPO的影響。上述幾個城市中,上市公司的數量都在5家左右,并且去年至今每個城市都有新的公司成功獲得IPO,從而納入樣本范圍,這對排名結果產生了較大影響。另外,上述幾個城市的上市公司多以民營企業、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為主,因而在指標評價體系中的相關得分較高。

在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2015年城市競爭力排名呈現出來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現狀。

京津冀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極。因此,京津冀城市群迎來新一輪歷史性發展機遇。

報告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三個重點領域:

第一是交通一體化。 按照網絡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體化服務的要求,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交通網絡,提升交通運輸組織和服務現代化水平,建立統一開放的區域運輸市場格局。重點是建設高效密集軌道交通網,完善便捷通暢公路交通網,打通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面消除跨區域國省干線“瓶頸路段”,加快構建現代化的津冀港口群,打造國際一流的航空樞紐,加快北京新機場建設,大力發展公交優先的城市交通,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區域一體化運輸服務水平,發展安全綠色可持續交通。

第二是生態環境保護。 按照“統一規劃、嚴格標準、聯合管理、改革創新、協同互助”的原則,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擴大區域生態空間。重點是聯防聯控環境污染,建立一體化的環境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實施清潔水行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謀劃建設一批環首都國家公園和森林公園,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第三是產業升級轉移。 從全國生產力整體布局出發,明確三省市產業發展定位,理順產業發展鏈條,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立足區域、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優勢產業集聚區。重點是明確產業定位和方向,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轉移對接,加強三省市產業發展規劃銜接,制定京津冀產業指導目錄,加快津冀承接平臺建設和京津冀產業協作等。

從城市競爭力綜合排名的結果來看,北京和天津均位列前十,而河北則排在第16位,河北目前與兩地還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鑒于河北的產業結構主要以鋼鐵、水泥和化工等傳統產業為主,因而盈利競爭力和成長競爭力均不具有優勢。因此,河北能否抓住京津冀一體化的戰略機遇,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成為未來提高河北省綜合競爭力的關鍵之一。

“一帶一路”可打造經濟升級版2013年9月和10月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沿線囊括了近60個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

報告認為,當前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要在更大的范圍、更大的空間來推動資源要素的流動,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實現地區經濟的優勢互補。共建“一帶一路”旨在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我國的情況是沿海地區比較發達,而西部地區特別是古絲綢之路途經的西北5省份包括陜西、新疆、甘肅、寧夏、青海長期欠發達。同時國內經濟產能過剩、外匯資產過剩,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高等問題比較突出。報告指出,2013年在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出的全國進出口總額中,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西藏、廣西、云南、貴州、四川和重慶西部12省區僅占6.67%,其中,處在古絲綢之路上的西北5個省份只占1.50%。西北地區雖然是經濟發展洼地,但卻是資源稟賦的高地,石油天然氣、煤炭、風電、太陽能等能源和黃金、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以及生物和旅游資源,不僅豐富且組合條件好,廣袤的土地也為經濟開發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國家“西向開放”戰略將使西北地區的地理區位劣勢得以改變,由開放的末梢變為開放前沿,可以打造中西部經濟升級版的主引擎。

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通過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拓展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空間,實現了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內需外需一起拉動,形成了我國經濟30多年的高增長局面。目前,國際國內形勢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吸收過去有效的改革開放經驗的基礎上,需要調整發展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推動新一輪的對外開放。東部地區加快同東南亞的互聯互通,尋求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的新支點,加大經貿合作力度,以點帶面,可以形成聯動發展的新局面。

報告認為,2015年的中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的背景之下,即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行業景氣度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目前周期性行業的增速和盈利均大幅下滑,而醫藥、消費、TMT、高端制造業等新興行業的成長性和盈利性相對較高,中國經濟正在邁向新常態。2015年城市競爭力排名呈現出來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現狀。在新常態的大格局下,各地區都面臨著新的挑戰,以往具有競爭優勢的省份能否保持住優勢,后發省份能否抓住機遇更進一步,這是本年度榜單中關注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