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刺激與強改革 李克強的新凱恩斯主義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 李哲】中國經濟近兩個月以來的持續下行態勢,讓外界較為擔憂。在新的增長點還沒有找到,靠原有貨幣超發為基礎的刺激經濟手段又難以為繼之際,中國經濟何去何從,不僅關乎到中國自身,也關乎到世界經濟的復蘇前景。

經濟疲軟,是靠刺激手段來提升需求,還是靠改革力量來調整結構,歷來都是經濟學家爭議最激烈的問題。伴隨著歐洲版量化寬鬆政策的推出,經濟學家呼籲中國重啟刺激經濟的聲音也再度出現。

然而,李克強總理最近在達沃斯現場對中國經濟的表態也多少讓經濟學家對全面降准、降息為導向的貨幣政策的期待落空。

李克強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中國去年以來一直實施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我們沒有依靠強刺激來推動經濟發展,而是依靠強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這裡我可以用一個資料證明:去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 2增長13.6%,在預期目標之內。因為池子裡貨幣已經很多了,我們不可能再依靠增發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李克強強調,中國要依靠強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

就李克強表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問題,華泰證券高級經濟學家、首席宏觀分析師俞平康9月11日向《亞太日報》表示,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上的一番表態其實是深諳新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這是一種對公眾預期的引導。 預期管理的關鍵是,要刺激經濟時不宣佈,以達到刺激的最大效果,但不刺激經濟時要及早與公眾溝通,以防止總供給萎縮。“因此,不管今後政策走勢如何,在此刻的最佳選擇就是強調不刺激。

所謂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堅持政府干預經濟的主張,但是,它吸收了理性預期學派的理性預期的觀點和“預期到的宏觀經濟政策無效的觀點,其特別強調供給學派從供給方面調節經濟的思路,主張從長期著手、從供給方面著手來考慮經濟政策。

俞平康認為,短期一兩年內貨幣政策不太可能全面開閘,全面放鬆的前提是國內存在系統性風險,但目前並不存在,因此仍將以定向微刺激為主以及創新型貨幣工具為主,比如PSL等。

“結構性改革的視窗期

瑞銀財富管理北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也向亞太日報表示,中國經濟的問題是供給方面遠遠超過需求端,整體面臨著產能過剩問題,無論是國內,還是出口。而以貨幣為刺激的加杠杆措施,能夠維持短期的繁榮,但長期積累的問題將越來越大,杠杆越來越高,風險也越來越大。

他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沒有必要追求高增長,把增速放慢一些,有利於整體改革,社會也會比較安定,如果在這一階段把經濟中存在的問題逐漸解決,有利於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品質。

“朱鎔基總理在1998、1999年做的‘關停並轉’,為後來2002-2007中國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今天中國也應該有這樣的決心與勇氣來處理經濟問題,為後面的繁榮打下基礎。

整體而言,俞平康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在7.4%-7.5%沒有問題,明年差不多也是如此。中國經濟這兩年都屬於“緩慢築底、“結構性改革的視窗期。

浦永灝則表示,未來3-5年,中國如果要有品質的增長、無污染的增長、有效率的增長,GDP增速維持在5%-6%就可以。“韓國。日本的增長也是很低,美國的增長才2%,但它的新經濟新技術引領了全球,只要中國就業方面沒有問題,就沒必要糾結7%-8%。低一點的增速有助於落實改革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