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抗戰老兵見證“獨立自由勳章”雕塑揭幕

text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題:中國國民黨抗戰老兵見證“獨立自由勳章”雕塑揭幕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

姬少亭

戴盈

在7日的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週年儀式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獨立自由勳章”雕塑揭幕。站在他身旁的,不僅有中國共產黨抗戰老戰士焦潤坤,還有中國國民黨抗戰老戰士林上元。

《人民日報》當天發表《歷史悲劇決不允許重演》的社論指出,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經過8年浴血奮戰,以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的巨大犧牲,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在大陸,“獨立自由勳章”自1955年起被陸續授予參加抗戰的有功者。歷史研究者指出,今天,勳章以巨大的紀念雕塑樣式呈現,並有國民黨抗戰老戰士林上元出席揭幕儀式,表明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場上的功績獲得肯定。林上元是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

得知“獨立自由勳章”雕塑揭幕的消息,遠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年已95歲、曾參加抗戰的黃埔軍校17期學員夏世鐸很受鼓舞。夏世鐸是林上元的師兄,比林上元早一期加入黃埔。在抗戰烽火中,他們相繼投筆從戎,在成都接受了當時中國最高規格的軍事訓練。

“我們當年說得最多的一句是‘後方即前方’,後方和前方都是主戰場。我一刻都不曾忘記自己的信念,要上前線保家衛國!”夏世鐸說。

另一位曾經在國民黨軍隊服役的老兵饒平如,與林上元是同期的黃埔學員。直到1945年抗戰即將勝利時,饒平如和他所在的部隊仍堅持在湖南邵陽地區戰場上與日軍對峙。

“那時無論你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只有一個信念:沒有國,哪有家,所以要保家衛國。”與子彈擦肩而過的饒平如曾對記者感慨,“那大概就是一種愛,一個人對生命、對國家的大愛。”

知名抗戰史研究專家、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蘇智良說,翻開抗戰歷史,從早期的淞滬抗戰、武漢會戰,到後來的長沙會戰,以及在抗戰後期的滇西緬北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每場會戰打下來,陣亡的中國國民黨將士數以十萬計。國民黨軍隊的抗戰功績,應該得到客觀的評價。

“四行倉庫保衛戰,死守將士號稱八百,而整個淞滬會戰的傷亡超過18萬人,甚至還被低估。戰事終結了日軍妄圖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整理蒐集四行倉庫保衛戰珍貴影像資料的上海音像資料館研究人員汪珉說。

汪珉指出:“國民黨軍隊在抗戰正面戰場上的犧牲,確實可以用血流成河來形容。”

人們注意到,7日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地舉行的高規格紀念活動,被命名為“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週年”,而非以往所稱的“七七事變77週年”。

蘇智良對此的解讀是,“全民族抗戰”有國共攜手、各界聯合積極主動抗戰的意涵。史料研究表明,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首先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抗戰,團結抗日一致對外”;國民黨方面,蔣介石政權也作出抗戰的積極舉動。此後中國社會各階層、各方面,包括海外華人也參與到抗戰洪流之中,這是真正的全民族抗戰。

蘇智良說,從抗戰歷史的時空發展看,1931年以後“局部抗戰”已經爆發,而1937年7月7日則是公認的全民族抗戰爆發點。

去年7月,民政部重申了針對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社會福利保障政策。“很多抗戰老兵的晚年需要照護,政府部門有撥款、有關愛,覆蓋到了八路軍、新四軍,近年來對原來的國民黨籍老兵也開始逐步納入保障體系。”夏世鐸說。

“抗戰老兵不死,但卻慢慢凋零”。發起“老兵回家”公益活動的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指出,抗戰老兵們的平均年齡在90歲以上,正在加速辭世,每天可能有近10位老兵逝去。

孫春龍所在的基金會旨在幫助身在異鄉的老兵籌款回到故鄉。有時,其實是把他們的骨灰護送“回家”。

孫春龍說,他們救助的老兵大多是參加抗戰的國民黨老兵。由於歷史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後這一群體所獲的認可長期缺失。老兵們因此把國家的承認看得非常重。明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他們希望(政府)能給所有抗戰老兵,包括原國民黨老兵,都頒發紀念章。

“我們對此感到樂觀。”孫春龍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