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周文:为了不再做亡国奴,我上了前线

新华社

text

新华社合肥10月15日电题:老战士周文:为了不再做亡国奴,我上了前线

新华社记者卢东方

“我1933年出生在东北,1931年东北沦陷,当‘亡国奴’的悲惨岁月充斥了我整个童年。”坐在安静的小院里,身材清瘦、精神矍铄的安徽省淮南市原人武部副部长周文回忆说,“日军侵占东北,强征劳工、肆意抢掠。我们才赶走日寇,没过两天好日子,美帝又来了。”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一经发出,刚满17岁的周文随即报名参军,“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我只有一个念头:绝不再做亡国奴!”

1951年1月的一个夜晚,周文和战友们趁着夜色通过了鸭绿江大桥。

朝鲜境内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路两旁遍布弹坑,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有的还冒着火。周文说,“突然,敌人的飞机从我们头顶掠过,丢下照明弹,轰炸扫射。班长大叫着‘隐蔽!’从那一刻开始,我意识到自己真正来到战场了。”

随后,周文被补充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7军81师241团侦察通信连。不久后的一个黄昏,第五次战役打响了。

周文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我军一天一夜连续追击敌人200余里路,不给敌人喘息机会。溃散的李承晚部队跑不动,把枪一扔,或蹲或趴在路边,被我军收容起来,一批一批送去后方。“这是我入朝以来参与打的第一场胜仗,大家都很高兴。”

作为一名通信兵,接电话线是周文的主要任务。为了保障部队通信畅通,周文强忍身上十多个疥疮带来的疼痛,每天和战友们穿梭在阵地前沿。

周文回忆,敌机轰炸频繁,当时他和战友们负责检查修复电话线。“战斗大多在夜里,电话线在地上,我们躲着炮弹摸黑匍匐好久才能找到电话线断口。”周文顿了顿,缓缓讲道,自己身边的战友换了一批又一批,很多人扛着电话线出了坑道就再没见过。“猛烈的炮火甚至把前线很多地域的地貌都给改变了。”

周文在朝鲜战场两次荣立三等功。提及这些经历,周文谦虚地说,自己是通信兵,和那些前沿阵地的战斗员们比算不了什么。“我刚入朝时还是个新兵,在老兵的帮带下逐渐成长起来。当时排里的参谋对我们说‘要想进步就要埋头苦干’,我把这话牢记在心,不怕苦、不怕死,积极主动,啥都抢着干。”

“这是战斗快结束时拍的连队楷模合影。”他从书房拿出一个铁盒打开,摩挲着铁盒里的一张老照片说,“这个是我,这是连长、指导员……哎,照片上的人都比我大好多岁,(现在)恐怕都不在了。”

常有人问周文,咱们军队还能像抗美援朝时一样顽强作战吗?周文肯定地回答:能!“现在部队官兵的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可比我们高多了。抗美援朝,敌我装备那么悬殊,我们最后不也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