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星|“焦點影人”張艾嘉

亞太日報

text

第 39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影人,是著名導演、監製及演員張艾嘉。資料圖片

觀眾影迷眼中的張艾嘉,不但是亞洲知名演員、歌手,還身兼導演、編劇、製片。她是華人圈內極具知名度的全能女藝人,美國《時代》雜誌曾大篇幅推介其藝術成就。

作為2015年第三十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影人”,張艾嘉近期在港頻頻亮相宣傳介紹香港電影節,并將出席香港名家講座,分享她對電影、藝術及生活的獨到見解,同時她的13部佳作,包括其最新導演作品《念念》也將在電影節上展映,讓影迷重溫張艾嘉輝煌的影視生涯。

3月4日,張艾嘉(右一)、梁洛施(右二)、李心潔(左二)和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出席《念念》北京新聞發佈會。該片被定為第3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背地裡的辛苦,別人通通不知道”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張艾嘉一直活躍在電影圈中,經歷了香港和台灣電影的新浪潮時期。她曾說“羨慕我的人,是看我做得輕鬆,背地裡的辛苦,別人通通不知道。”

而實際上,她的成長、成功、家庭、幸福,確實沒有一樣來得容易。

張艾嘉出身於台灣嘉義縣眷村,祖籍山西五台,其父為空軍軍官,母親是位絕世佳人。然而她一出世,父親就因為撞機過世了。再後來,母親改嫁,她跟著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她上面,還有大姐跟哥哥。

13歲那年,張艾嘉去了美國,并在那裡生活了3年,小小年紀就邊讀書邊做工。“幫人照顧小孩,很多人喜歡用我,每週我都賺到很多錢的,二三十美元吧。”她的守時、負責、獨立,就是那時養成的習慣。

16歲時,張艾嘉輟學。“我不是讀書人,不想花媽媽的錢,她供姐姐念書已經很吃力。我跟媽媽說,讓我試試在台灣電視唱歌好嗎?”於是,張艾嘉先在廣播電台做DJ,慢慢開始拍電視劇。等到18歲,她得到了與邵氏合作的機會,赴香港拍攝《龍虎金剛》,逐漸紅起來。

關注女性視角的文藝女神

張艾嘉早期在香港的電影扮演剽悍女警官的角色,最著名的是與麥嘉合作的“最佳拍檔”。張艾嘉後來不斷作其他嘗試,並開始執導電影。她執導的作品大多從女性視角出發,與當時充滿男子氣概的港產動作片產生強烈的對比。

張艾嘉在一次專訪中提到,自己入行時只憑著好奇,實際什麼都不懂。許多同行們抱著趕緊演戲,然後嫁人、退休的心態,而自己卻把它看成是一項一輩子的工作。

1976年,21歲的張艾嘉憑電影《碧雲天》贏得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成為其廣受肯定的開始。1980年,她以《茉莉花》一片提名挑戰金馬獎影后,終於在1981年以《我的爺爺》一片榮登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寶座。1986年,其作品《最愛》獲當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等八項提名,另又獲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堪稱張艾嘉執導與從影以來最輝煌的時刻。

此後張艾嘉繼續參與演出和創作,2001年與梅豔芳皆再度提名金馬獎影后,敗于新人秦海璐。但次年即以《地久天長》一片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及香港影評人協會金紫荊獎雙料最佳女主角。2013年第50屆金馬獎結束後,張艾嘉接任2014年金馬獎執行委員會主席。

張艾嘉的影片大多以女性角度細膩地將一個個 “文藝”故事娓娓道來,而這樣的影片在商業市場上並沒有優勢。張艾嘉在訪談節目中說,自己年輕時就知道,如果要選擇想走的路,就要能夠吃苦耐勞,不能貪圖表面上的東西。“我不需要很多錢,因為我有自己需要堅持的理想。”認真嚴謹的態度使得張艾嘉平均三年才完成一部電影,雖然內容多為不討巧的女性題材,在商業和口碑上,卻奇跡地保持了一定水準。

張艾嘉比較有名的電影作品有《最愛》 (1986年)、《新同居時代》 (1994年)、《少女小漁》 (1995年)、《今天不回家》 (1996年)、《心動》 (1999年)、《想飛》 (2002年)、《20-30-40》 (2004年)等。而她的音樂創作與表演作品亦甚多,有《童年》、《忙與盲》、《明天會更好》等作品膾炙人口。

起伏的情感生活

張艾嘉的事業發展一直順順利利,而她的感情生活卻幾經風雨,直至遇到現任老公王靖雄,“未婚生子”,似乎才有了依歸。

縱觀張艾嘉的擇偶標準,排首位的無疑是才氣。

張艾嘉的首任丈夫劉幼林曾任美聯社駐港分社社長。25歲的張艾嘉嫁給了大她16歲的劉幼林后,這段婚姻來不及進入七年之癢便草草結束。

台灣導演楊德昌因參加張艾嘉製作的台視節目逐漸受到外界矚目,而他和張艾嘉之間惺惺相惜的情愫也因此被傳開。之後張艾嘉曾坦言:“曾經有機會發展,但停止了。”

張艾嘉與羅大佑。資料圖片

羅大佑和張艾嘉于1977年合作電影《閃亮的日子》時相識,他為她寫歌,她迷戀他的才華。她承認:“跟羅大佑當然有拍拖,他真的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對他驚為天人。”兩人也曾經談婚論嫁過,但當時她還沒和劉幼林離婚。對於為何兩人最終會分手,張艾嘉不願多說,只表示:“那可能是緣分未到吧。”不過對於和另一才子李宗盛的緋聞,她則堅稱只是工作上的好朋友。

還曾有報導蔣經國次子蔣孝武非常喜歡張艾嘉,張艾嘉公開回應說:“我們彼此曾互相吸引過,走到後來,回到現實,我自己知道一定要踩剎車。”

1990年8月,37歲的張艾嘉未婚生子。一年後,孩子的生父才浮出水面——香港富商、有婦之夫王靖雄。第三者加上未婚媽媽的身份讓她背負雙重壓力。一年後,王靖雄辦妥離婚手續,才跟張艾嘉結婚,地點選在偏遠的粉嶺婚姻注冊處,當時13個月大的兒子Oscar被抱著觀禮。

張艾嘉與兒子Oscar。資料圖片

Oscar是張艾嘉心頭的一塊肉,她說“給兒子取名Oscar,是因為覺得他就是我最好的獎項”。然而,2000年Oscar在上學途中遭三名持有氣槍及錘子的蒙面匪徒綁架,勒索贖金1500萬元。所幸Oscar成功被警方解救,但事隔多年,張艾嘉覺得陰影仍然存在。“始終有時會浮出來,這個陰影未必是害怕綁架,可能是缺乏某一種安全感,這件事造成的傷害是難以修補的。”

第三十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焦點影人

從影四十年,張艾嘉演出過近百部電影,而本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於 3 月 23 日至 4 月 6 日期間放映她的 13 部佳作,包括其最新導演作品《念念》。其他選映作品有《山中傳奇》(1979)、《海灘的一天》(1983)、《最愛》(1986)、《廟街皇后》(1990)、《心動》(1999)、《20 30 40》(2004) 等。張艾嘉亦會出席於 4 月 5 日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的香港名家講座,暢談從影以來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