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站立”是法國社會治理困境的一面多棱鏡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韓冰 應強)近日,法國的“黑夜站立”社會運動引起廣泛關注。這場因抗議法國政府勞動法修改草案而起的運動,猶如一面多棱鏡,折射出法國社會治理機制僵化之窘。

3月31日,法國七大工會聯合發起了反勞動法改革大遊行,以學生為主的一些年輕人在一家左派報紙的倡議下,聚集於巴黎共和國廣場抗議至深夜,“黑夜站立”運動由此發端。

運動誕生後,始終與法國學生群體、工會組織反對勞動法改革的其它街頭運動緊密呼應,聲勢不斷壯大,如今已蔓延至法國數十個城市。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法國總理瓦爾斯已向學生妥協,承諾修改草案多項條款。旨在放活勞工市場的勞動法修改草案,其改革成色不得已一降再降。

實際上,法國上上下下心知肚明,要想加速增長、改善就業,改革過於僵化的用工機制、降低高昂的勞動成本勢在必行。法國《巴黎人報》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法國人原則上同意對勞動法進行改革,然而具體到此次改革,卻有高達70%的人不同意。

原因何在?因為這次改革動了真格,提出的延長勞動時長、提高僱主用工自主權等措施觸及到了各行業人員及學生群體的福利。某種意義上,對法國來說,恰恰是這些高福利拖累了法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然而,一旦觸動利益的奶酪,誰都不願妥協讓步。

“黑夜站立”衍生的一系列現象,清晰凸顯出當前法國社會治理面臨的困境:當社會發展遭遇停滯、利益格局需要調整之時,街頭運動大大增加了改革阻力,而政府又欠缺推行改革的意志和能力,最終導致真正有利於社會長遠發展的改革難以推行,繼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前途。

“黑夜站立”運動綿延多日,並仍將發酵一段時間。從運動演變來看,初期不時發生的暴力行為有所減少,參與者已不再單純地進行抗議,辯論演講的成分大大增多。人們關注的議題也從反對勞動法改革開始擴展至社會治理、選舉制度、環境問題多個領域。一位名為儒勒的活動組織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在大家更多探討的是為什么法國社會陷入僵局,各種問題沒有解決出路,我們選舉出來的民意代表為什么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或許,反復的辯論與探討有助於啟發法國民眾尋求自身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有著“我思故我在”悠久思辨傳統的法國,不乏坐而論道而不起而行之的先例。

對當下的法國來說,如果各階層不能凝聚共識,以理性的精神、實幹的態度正視改革陣痛,採取行動,辯論本身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人類發展史上的諸多案例早已證明,只有理性妥協、腳踏實地才能以最小代價推動社會發展再上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