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彰显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系列访谈】
编者按
生命重于泰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民齐心、医无私、兵无畏,亿万人民心相连、手相牵,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面打响。当前,我国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民战疫的壮阔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本期我们聚焦“一切为了人民”的仁爱之心,邀请基层工作者畅谈心声,并请专家学者解析建言。
抗疫之要 唯在于民
作者:韩庆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民战疫为人民,人民战疫靠人民
【亲历者讲述】
甘肃西川镇小寨村是一个刚刚脱贫不久的村子,疫情发生时,村民们普遍缺少防护物资。作为第一书记,我带领村党支部为村民发放了数百只口罩以及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物资,还给他们发送了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编写的电子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不少党员和村民主动向秦安县红十字会捐款。实际上,村民们手头并不宽裕,在紧要关头能慷慨解囊,让人既感动又钦佩。
受疫情影响,不少村民一度不能外出务工。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基础上,我带领工作队摸清全村外出务工情况,了解每家每户的务工需求,同时加紧联络相关单位,提供新的就业机会。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在县里的统一安排调度下,不少村民坐上了复工大巴,奔向全国各地。
在北京科技大学的支持下,村党支部给村民免费发放优质苹果苗、花椒苗、樱桃苗、柿子苗以及化肥,带动村民们扩大林果种植面积,让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群众。我们还联络相关科研机构,为克服果树病虫害提供技术支持。
疫情期间,更要守护好村民的健康和生活。他们的安康幸福,就是我来到这里的最大目标。
——讲述人:北京科技大学扶贫办副主任、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西川镇小寨村第一书记 李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战疫部署中,“人民”一词贯穿始终。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人民,在疫情面前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在他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情怀鲜明彰显。例如,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要在这场严峻斗争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住考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习近平总书记把疫情防控阻击战定义为一场“人民战争”,在我看来,主要有三层含义:人民群众在疫情中受到巨大影响,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目中最高位置;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是我们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目的,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是抗击疫情的主体,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重要讲话,都突出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他多次强调的“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精准回应了疫情威胁下人民群众最根本的需要。他既忧心被病毒感染的患者,又挂念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督促相关部门从生活、安全、心理关怀等各方面加强保障;他既关心前线的物资补给,全方位开展统筹调度,又牵挂全国老百姓的生活供应,要求多举措稳定市场;他既时刻关注特殊群体、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密集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又深切理解全国尤其是湖北人民群众的艰难处境与困苦遭遇……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全国上下才能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合力,在这一特殊战场上书写人民战争的奇迹。
党员志愿者在山东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新王西村进行消毒。王彦冰/光明图片
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创造并推动历史的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纵览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便可发现,每当历史发展进入关键时刻,人民群众总是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党看到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磅礴伟力,把群众路线看作生命线,看作根本工作路线,看作战胜各种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抗击疫情,不仅是医疗卫生战线的事,更是全国人民的事。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紧急行动、全力奋战,汇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巨大力量:从全民紧急动员、自觉响应中央号召,到各方驰援湖北和武汉;从成千上万名医务人员不顾安危、逆行而上,挽救生命于危难,到各领域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刻苦攻关,以科学助阵防疫;从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到全国人民自觉佩戴口罩,有序恢复生产生活,人人都是抗疫战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时所说,“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疫情出卷,人民答卷,中国人民向中国和世界提交了抗疫的优秀答卷。
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作者:王向明(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王向明(郭红松绘)
用精湛医术与济世情怀守护人民
【亲历者讲述】
疫情发生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核心基地,立即从下辖10家单位中抽调了28名科研、管理骨干和后勤保障人员以及1个移动P3实验室,组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援鄂抗疫医疗P3检测队,火速驰援武汉。
2月10日,第一批检测结果出炉;13日,首次检测样本破百;15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首批17位患者出院;21日,检测队负责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舱全部患者初筛完毕;25日,核酸检测日结日清、检测结果呈现100%成功率……在移动P3实验室中,我们牢记“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一方面,严格遵守安全和检测标准作业程序,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有效;另一方面,突破正常作息规律,在常常超过10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高强度工作下,全体队员健康状况良好,生活运转正常。
截至3月25日返京,P3检测队一共在武汉奋战了50天。相比之前的忙碌,忽然休息下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告诉所有队员,要利用这两周隔离的宝贵时间,好好总结抗疫心得与经验。只有及时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讲述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援鄂抗疫医疗P3检测队队长 吴晨
“谢谢你们穿上白大褂装扮成天使的样子拯救每一个人,虽然,你们也是普通人。”近期,纪录片《中国医生》在网络上热播,引发了网友强烈共鸣。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广大医务人员交出了优异答卷。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在全国启动了一系列最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全国累计派出346支医疗队、共42000多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他们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中国速度:所有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从接到指令到组建完成,平均不超过2小时;从成员集结到抵达目的地,平均不超过24小时。这些逆向而行的白衣天使,肩负着国家的重托、背负着人民的希望,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抗疫战场,虽不见刀光剑影,却始终是生死的博弈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在那些为挽救生命而奋战的日日夜夜里,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以超常的体力、智力,为武汉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个30多人的医疗团队,最多时一天接诊了1100多名患者,直到接到强制休息令,才不得不集体“换防”。一位男护士长一天行走5万步,2分钟组装一张高架床,6小时准备了94间病房,突破了难以想象的人体极限。他们用无比的勇气和专业的精神为我们筑起了一道护卫生命的钢铁长城。
北京协和医院支援湖北武汉医务人员为患者加油鼓劲。新华社发
“医为仁者、医乃仁术”是传承千年的医家古训。历代名医大家无不是医德楷模。东汉名医董奉医术高超,救治贫苦患者却分文不取。被治愈的患者无以为报,便在其房前屋后种下一棵杏树。久而久之,董奉居住的原本荒芜的小山坡变为了郁郁葱葱的杏林,“杏林”也成了千年来医学界的代名词。唐代医家孙思邈写就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著《大医精诚论》,明确要求医者治病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所有患者“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千年过去、时代变迁,“医者仁心”却成为中国医生亘古不变的文化基因。
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哺育是中国医生成长的现实土壤。在抗疫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最响亮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都在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医务人员。
科学精神和专业技艺是中国医生突出的职业印记。此次疫情防控,不仅充分证明了中国医生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也突出展现了中国医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中国医生探索、总结出的包括中医在内的各种综合治疗方案不断完善,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并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
大医精诚,至爱报国。牺牲岂止在战场,奉献无处不英雄。中国医务人员的功绩,将永远被人民铭记,被历史镌刻!
愿凭仁爱护苍生
作者:邹升平(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
邹升平(郭红松绘)
仁爱之心的时代表达
【亲历者讲述】
抗疫初期,我所在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是市里的定点救治医院,我报名参加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工作。看到同行们在武汉拼死奋战,我在家里实在坐不住,很想马上奔赴武汉,加入到抗疫一线战斗中去。
当时,南通市还没有确诊病例。为了应对疫情,全院上下除了日常诊疗工作外,还在筹建隔离病房。我们科需要转运病人,清空一个病区作为隔离病房。那时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值班、门诊、会诊轮着转。
2月初,我们病区的病人转运工作全部完成。一天下午,我得知南通市已经有一批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心里便反复念叨起来:“能不能向院部申请,出征武汉?”正在这时,电话来了,科主任说医院接到省里通知,要求我们科派两名医生支援武汉,我立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回顾在武汉两个多月的抗疫经历,感到累的时候,我常常告诉自己:我多坚持一会儿,同事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团队的战斗力就更强一点。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坚持,都是对患者生命的最大尊重。
——讲述人: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丁亮
《周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关爱生命是天地间最伟大的道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始终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仁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感同身受、推己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仁爱思想薪火相传,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之源、精神之基。孔子曰,“仁者必有勇”。仁爱,是一种有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的爱,这种爱是博大的、有人格情怀的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付出。疫情发生以来,有的人逆行出征,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有的人虽身处困境,仍对别人施以援手、守望家园,他们的仁爱和善举让人们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的向往。
爱不仅是个体之间的小爱,更是一种“国家有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原则,把“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的忠恕之心扩展到对待邻居、朋友、国家以及天下。由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一体的意识被深深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培育出了中华儿女牢固的爱国情结。这种仁爱精神不仅塑造了我们每个个体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方式,还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思维和精神特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疫情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从众志成城做好国内疫情防控,到为国际疫情防控贡献中国方案,我们始终以坚实行动诠释投桃报李、守望相助的仁爱精神。
山东青岛市,小学生为社区志愿者送上爱心问候卡。新华社发
新时代发扬仁爱之心,必须始终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底色。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新时代发扬仁爱之心,就是在“小我”和“大我”的同频共振中不断增强对祖国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要鼓励引导更多人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才是真正的仁爱。
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新时代发扬仁爱之心,必须把仁爱精神内嵌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中。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是马克思主义永恒的人文情怀,面对人类的不平等和灾难性危机,马克思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概念,寻求人类的解放。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国际社会应携手构建人类美好家园。国家虽各不相同,但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是命运共同体。面对这场空前危机,一些西方国家应停止各种无端猜忌和恶意抹黑,携手努力、共战疫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次疫情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疫情发生后,我们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前段时间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发出了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积极信号。当前,我们积极与各国加强沟通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分享防控经验和诊疗方案,为早日彻底战胜疫情作出贡献,以仁爱之心守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张云、蒋正翔)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5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