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總部位於香港的亞太日報,邀請亞太地區讀者以投票方式,評選出2016年國際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日期為序)。
一、朝鮮進行多次核導試驗
1月6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佈成功進行首次氫彈試驗;9月9日,朝方宣佈再次成功進行核爆試驗。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自2006年以來已先後進行五次核試驗和多次導彈及火箭發射試驗,提升核導能力步伐加快,核武“小型化”、“實戰化”趨勢明顯。聯合國安理會3月2日、11月30日先後兩次一致通過決議,譴責朝鮮進行核試驗,要求朝鮮放棄核導計畫,並決定對朝鮮實施系列制裁。實現半島無核化、防止核擴散、維護東北亞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的堅定立場和普遍願望。朝方舉動嚴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與半島無核化目標背道而馳,也為在六方會談框架內解決朝核問題增加了新的障礙。
11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涉朝鮮的第2321號決議,譴責朝鮮9月9日進行核試驗,要求朝鮮放棄核武器和導彈計劃,並決定對朝鮮實施新制裁措施。
二、歐洲多國遭遇恐怖襲擊
3月22日,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機場發生爆炸事件;7月15日,法國尼斯國慶日活動遭遇恐襲,這兩起重大恐襲造成至少120人死亡,近500人受傷。此外,一向被認為社會安寧的德國2016年也先後發生多起恐襲事件,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歐洲多國遭遇重大恐怖襲擊,暴露了歐洲深層次社會問題,衝擊了歐洲一體化進程和歐洲傳統的價值觀。整體反恐未能形成合力、政府機構間相互掣肘、情報機構經費不足、極端思想傳播、武器黑市氾濫等被認為是歐洲國家遭遇恐襲的主要原因,同時,極右翼勢力煽動排外情緒導致的族群隔閡使歐洲社會內部裂痕和對立進一步加深。歐洲寧靜不再,反恐面臨空前壓力。
12月19日,一輛貨車衝入柏林市一聖誕市場的人行道,造成至少9人死亡、50人受傷,員警事後封鎖事發地點附近的街道。
三、英國舉行“脫歐”全民公投
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贊成者以微弱優勢取勝。7月9日,英國政府拒絕400餘萬民眾發起的二次公投請願,“脫歐”成為定局。12月7日,下議院投票支持政府根據《里斯本條約》在明年3月底前啟動“脫歐”程式。與此同時,英國政壇重新洗牌,特雷沙·梅繼任首相職務,成為撒切爾夫人後英國第二位女首相。“脫歐”產生的不確定因素衝擊了英國的金融體系、歐盟一體化進程,以及全球資本市場,撬動了全球化大廈“第一塊磚石”,也將迫使英國重新調整發展戰略,歐洲乃至國際政治、經濟和社會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全球化進程是繼續推進還是大幅後退,英國人的選擇給世界拋出了一個沉重的問號。
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支持留歐的英國民眾面對投票結果一臉茫然。
四、南海仲裁案鬧劇無果而終
7月12日,一個臨時組建的仲裁庭,罔顧史實,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就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作出嚴重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所謂裁決。這一非法無效的仲裁結果遭到國際社會普遍質疑,多國政府、政要和國際組織官員紛紛聲援中國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呼籲有關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爭端。儘管少數域外國家玩空心思地想借機炒作,但9月召開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諸多聲明都沒有提及南海仲裁案,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取得外交勝利,這也體現了中國和東盟國家排除干擾、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共同願望。
9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萬象國家會議中心同東盟國家領導人共同出席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紀念儀式。
五、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後第五種“入籃”貨幣。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里程碑,反映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不斷上升的地位。“入籃”將增強世界對人民幣、中國金融市場和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有助於加快中國金融市場改革,有利於中國經濟再平衡,同時將使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更客觀地反映世界貿易和金融體系中主要貨幣的地位和重要性,有助於增強其代表性、穩定性和吸引力,也有利於建立一個更強勁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
9月30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部,IMF總裁拉加德表示,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對於SDR、IMF、中國以及國際貨幣體系來說都具有歷史性的里程碑意義。
六、韓國總統樸槿惠遭彈劾
10月24日,韓國JTBC電視臺揭露,韓國總統樸槿惠曾向親信崔順實洩露重要講話稿。韓國上下一片譁然。隨著越來越多證據浮出水面,“親信幹政”事件持續發酵,樸槿惠面臨執政以來最大危機,支持率一路跌至冰點,儘管三度向韓國民眾公開道歉,但未能扭轉民心。在野黨步步緊逼,執政黨公開分裂,韓國民眾連續舉行大規模集會要求樸槿惠下臺。12月9日,韓國國會通過總統彈劾案,樸槿惠成為韓國68年憲政史上第二名遭國會彈劾的總統。“崔順實門”是引發韓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動盪的導火索,其背後積重難返的“裙帶關係”、“心腹政治”及政商勾結等“韓國病”,令民眾對現行政治體制的信心出現動搖。
11月29日,韓國總統樸槿惠就“親信幹政”事件第三次發表對國民講話,表示將由國會決定其去留問題,自己願意依據國會相關安排和法律程式,提前結束總統任期。
七、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
11月9日,美國總統選舉結束,事先被政治建制派、名人精英乃至主流媒體普遍唱衰的“非典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裏當選總統。此次選舉,希拉裏和特朗普的競爭空前激烈,被美國媒體稱為近幾十年來“最醜陋、最分裂”的總統選舉。希拉裏捲入“郵件門”、克林頓基金會等醜聞,特朗普則因其種族和性別歧視言論、巨額避稅醜聞和基金會善款運作問題飽受爭議。儘管美國主流媒體和選前各種民調明顯看好希拉裏,但選民用選票表達了不同聲音。這次大選見證了美國草根民眾反建制、反精英的大潮,以及民粹主義、排外主義的高漲,折射出一個分裂、焦慮、厭倦黨派爭鬥、渴望變革的美國。
7月21日,競逐總統的唐納德·特朗普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舉行的一次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時露出招牌式表情。
八、古巴革命領袖卡斯特羅逝世
11月25日,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逝世,享年90歲。作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拉丁美洲左派遊擊革命的象徵,卡斯特羅對古巴和拉丁美洲最大的意義是推翻了美帝國主義控制的傀儡政府,打破了美國對古巴經濟和政治的新殖民,在拉美國家中,建立了唯一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帶領古巴人民走出了獨立自主的道路,引領了拉美國家尋找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勇氣和決心。“我終將離去,但理想不朽。”卡斯特羅給古巴和拉丁美洲乃至世界留下的政治遺產,對於世界社會主義,以及全球化時期古巴的發展,其影響深遠。
12月4日,在古巴聖地亞哥,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的骨灰被運往聖伊菲熱尼亞墓地,人們在路邊列隊送別。
九、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遭槍殺
12月19日,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卡爾洛夫在安卡拉出席一個主題為“土耳其人眼中的俄羅斯”的攝影展時遭槍擊身亡。這是外交史上罕見的大國駐外使節被害事件,這起悲劇的發生有著深刻的政治和社會背景,直接原因與在敘利亞進行的反恐戰有關。俄土領導人指出,這是嚴重的挑釁行為,其目的是破壞俄土關係和敘利亞和平進程,對此的回應,只有加強反恐合作。22日,敘利亞軍方宣佈,政府軍完全收復北部城市阿勒頗,敘反恐戰出現重大轉折。雖然持續四年多的阿勒頗戰役宣告結束,但一些國家圍繞敘利亞問題的博弈仍將繼續,找到一個符合敘利亞國情、能夠得到執行並為各方所接受的政治解決方案尚需時日。
12月19日,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爾洛夫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出席一個活動時遭槍擊身亡,襲擊者阿爾滕塔什開槍後用土耳其語喊道:“不要忘記阿勒頗,不要忘記敘利亞。”
十、歐洲面臨嚴重難民危機
聯合國難民機構12月23日說,隨著22日發生的兩起新海難,2016年地中海難民偷渡潮遇難人數超過5000人,達到新高。4月中旬以來,地中海至少發生7起大規模難民偷渡潮,這是歐洲自二戰以來遭遇的最大規模難民危機,也是繼烏克蘭危機、主權債務之後歐盟面臨的更為嚴峻的考驗,嚴重衝擊它所宣揚的人道主義和人權價值觀,也凸顯了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分歧與歐洲一體化進程制度軟肋。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對西亞北非局勢的蠻橫干涉,導致西亞北非局勢大規模動盪,是造成本論難民危機的直接動因。如何開展與跨大西洋夥伴美國的合作,制訂全面而統一的移民政策應對地中海地區安全局勢的變化,維護歐洲的安全與穩定,是歐盟面臨的一大挑戰。
5月25日,利比亞近海海域,一艘滿載難民的船隻即將傾覆,船上的難民紛紛跳海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