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高盛错过了阿里巴巴升值这班车

紐約時報

text

高盛以永遠握有中獎彩票號碼著稱,但它卻扔掉了今年註定會贏得大獎的一張彩票。

據《紐約時報》消息,1999年,這家華爾街投行曾是中國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首批投資者之一。儘管阿里巴巴當時不過是一家寒磣的初創公司,還在創始人在杭州的公寓里運營,高盛仍向阿里巴巴投資了330萬美元(當時約合2730萬元人民幣)。

但如今,在阿里巴巴集團籌備上市之際——這是近幾年來規模最大、最受期待的一次首次公開募股(IPO)——高盛將不會是能從中狂賺一筆的投資者之一。到2004年初,它就已經出售了所持有的阿里巴巴的所有股權——價格是2200萬美元,相當於最初投資的將近七倍。相比之下,由於阿里巴巴的價值已呈幾何級數增長,一些從高盛手中購買了這些股權的早期投資者賺到了30倍的收益。

對於那些進行早期高風險押注的風投家來說,這只不過是遊戲的一部分:你會賺錢,也會(相對來說)賠錢。一位前高盛員工為公司辯護說,這筆投資畢竟還是獲得了收益。高盛也是這次IPO的六家承銷商之一。

但對於華爾街的頂級交易商來說,這一經曆仍然代表了那些本來可以成真的可能性。

高盛拒絕置評。

在科技泡沫之前的幾年,高盛的私募部門直接投資領域曾大舉收購科技股。根據公司的新聞稿和當時員工的說法,從1995到2000年,這個部門累積了10億美元的全球科技股投資組合,光是對亞洲的25家科技公司就投資了2億美元。

這個私募部門的亞洲分支由林夏如和楊向東負責,投資了一系列冉冉升起的“新星,比如ChinaRen.com。這是一家社交媒體網站,後來被視頻託管服務公司搜狐收購。

1999年10月,高盛牽頭進行了對阿里巴巴的首輪投資。這輪投資共計500萬美元,參與者包括共同基金富達旗下的富達亞洲風險投資。據媒體報導,那一輪的投資者共獲得了公司40%的股份。

一位在10多年前就認識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西方高管說:“當時,馬雲的公司相對並不起眼。沒有人願意借錢給他,或是為公司提供資金。但這種情況很快改變。2000年1月,日本科技集團軟銀及其創始人孫正義宣佈,對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並承諾,將為其在中國之外的本地化版本注入更多資本。

“阿里巴巴將成為迅速增長的全球B2B電子市場的領導者,而我們的夥伴關係將強化阿里巴巴在該領域的地位,林夏如當時在一份有關這筆投資的聲明中說。

軟銀和高盛成為了該公司當時的兩大股東。根據阿里巴巴今年5月份提交的一份披露了大股東資訊的檔,軟銀此後繼續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並且追加了投資,目前持有34%的股份。

在科技股泡沫破裂時,全世界的投資者都開始重新評估他們在科技初創公司的頭寸。據高盛的前員工說,公司的一些私募基金合夥人開始詢問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投資情況。起初,高盛堅持了自己的立場。媒體多次援引林夏如的話報導稱,高盛對中國持長期觀點。

但到了2003年,高盛的私募部門開始對中國的初創企業失去信心,決定出售手里的阿里巴巴股份。“當時不可能想到阿里巴巴會變得像現在這麼成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說。

“很多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經過很長時間也沒能成器,此人還表示。

投資人哈尼·納達曾協助安排購買高盛的這些股權。他說,2003年時,很多高科技投資者都以為這個領域大勢已去。

“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滅後,大家對初創企業和互聯網都很不看好,納達說。他是矽谷風險投資公司紀源資本的主要創始人。當時,紀源資本已開始投資一些公司,其中有部分現已成長為中國互聯網大牌,比如阿里巴巴和網路視頻公司土豆網。土豆網後來被優酷收購。

紀源資本多次投資阿里巴巴,總額累計780萬美元。“現在已經接近於原有投資額的30倍,納達說,綜合平均收益為2億美元。

如果說高盛太早出售阿里巴巴的股權是錯過了特等獎,那麼它成為阿里巴巴IPO的六家承銷投行之一,也算是獲得了安慰獎。雖然阿里巴巴支付給這六家銀行的費用預計會比華爾街的通常收費低,但它們——高盛也位列其中——幾乎必定會成為該公司未來融資交易的合作夥伴。

高盛確實在1999年的一次利潤豐厚的IPO中大賺了一筆——它自己的IPO。